第一百六十七章 逃亡,接濟諸島友軍(第2/3頁)
章節報錯
除了皮島本部,還有其它諸島,在沿海地區和鴨綠江沿岸,收留到的遼民百姓,都可以送到廣鹿島。
郭大靖說得比較含糊,是故意的。如果有些島嶼的主官,認為自己沒能力養活那麼多百姓,也可以當新收留的遼民而送給郭大靖。
換句話來表達,那就是都別硬撐,不行就送來我養活。
劉興祚不知道郭大靖哪來的底氣,要是送來的少還好,如果來個幾千,甚至是萬八千,拿什麼給百姓吃,啃土吃雪嘛?
頂多也就剩下四個月,就是來個萬八千的,也造不光老子的身家。
郭大靖自然是經過計算,才有的信心。空間內的糧食和銀子,足夠了。這還沒算上林天生賣鏡子的利潤,以及謝德拉那邊的收益。
只不過,郭大靖依然在空間內要存至少十萬餘石糧食,五六萬兩的銀子,為了明年作戰,以及出現萬一情況的應急儲備。
算下來,他現在能夠支用的糧食還有十幾萬石,銀子還有十幾萬兩。別看郭大靖花錢挺猛,可從朝鮮戰場偷來的財物,才花了不到一半。
而收留安置大量的遼民,郭大靖自然有他的想法和意圖,並不全是善心發作,要當聖母。
有人口才有兵源,廣鹿島的三千人馬,已經滿足不了郭大靖的作戰需求。
等到藤野正回來,光重火槍就有了一千五百枝,再加上一千輕火槍兵,全部列裝的話,已經是兩千五百人。
剩下的其他的兵種,騎兵、炮兵、長槍兵、刀盾手等等,就只剩下了五百名額。
很明顯,這個比例是失衡的。刨去佩備了刺刀的輕火槍兵,重火槍兵和近戰兵按一比一的比例,也至少需要補充一千人馬。
火槍買到了,火槍兵也正在緊張地訓練,不可能擱置不用。送給其他部隊,雖然也是個辦法,但郭大靖捨不得。
金州作戰必須全力以赴,佔領足夠多的土地。別說安置萬八千百姓,就是十餘萬,也綽綽有餘。
郭大靖不是確切地知道恢復糧餉的時候,但能分析判斷出大概,估計就在明年開春前後。
因為袁督師上任後會切斷糧餉,如果之前就沒恢復,又談何切斷?
所以,他認為斷糧斷餉不是連續的,壓力也就不會太大。
只要金州作戰達到目的,種植的土豆和黑麥到了秋收時,就足夠東江鎮支撐數月。朝廷再斷糧餉,情況就比現在要好得多。
劉興祚還是沒有擺脫愁緒,但也強裝笑臉,隨著郭大靖走進新建的地窨子中觀察巡視。
屋子都造得不大,為了方便取暖並節省木柴。但誰都知道,百姓要的不是住得寬敞舒適,而是能吃飽肚皮,或者至少能夠不被餓死。
臨時安置房嘛,郭大靖也沒太高的要求。隨便看了看,便和劉興祚走了出來。
迎面走來孫六巖和陳三祥,他們負責新村的管理,這幾天忙得腳打後腦勺。
“大人。”孫六巖和陳三祥施禮過後,便彙報工作,主要是缺東西。
逃出建虜統治區的遼民百姓,有一條命在就很不錯了,還指望他們帶著大包小裹,又不是搬家。
郭大靖也預計到這種情況,他有親身經歷呀!
“因陋就簡,先對付著。”郭大靖沒有多想,便給出了辦法,“鐵鍋不夠,就拿燒製的瓦罐先代替;被褥缺乏,就用草褥、獸皮…..”
“木柴嘛,某已派船去旅順運輸,只要能燒火取暖,就凍不死人。”
島上的樵採有限,一下子湧進太多的百姓,難免過度砍伐,這是郭大靖所不願意看到的。
旅順周邊有山有林,郭大靖便請李維鸞派人幫助砍伐,再用船運回屯儲。至於登陸打獵採摘的軍民,也同樣有這樣的任務。
管的人口越多,考慮的事情就要更全面。不光是郭大靖一人,陳有善、趙青山,以及島上的老人,都有提醒。
交代完畢,郭大靖和劉興祚騎馬返回軍營,邊走邊聊著最近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