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錦之戰後,袁崇煥因暮氣難鼓,請辭歸鄉,王之臣代為督師兼遼東巡撫。

或許是看到了寧錦之戰時援不敢援,不援則坐視友軍滅亡,王之臣上任後不久,就有了放棄錦州的意圖。

就在前不久,王之臣終於把想法付諸實施。他向朝廷上奏,錦州城池被雨淋壞,總兵尤世祿不得不撤出,暫駐杏山。

建虜猛烈攻打都未破的錦州,竟然因為下雨而損壞到不能駐軍的地步,實在是令人瞠目無語。

不管這個理由多麼奇葩,明廷算是預設了這個結果。

王之臣試探成功,膽子更大,前些日子又放棄了杏山。

“錦州、杏山已棄,塔山、右屯應該也存之不久。”劉興祚做著預測,馬鞭輕甩,打了個響,淡淡地笑道:“若是收縮於寧遠、山海,就很符合你的策略。”

郭大靖說道:“錦州等城孤懸在外,耗費極大,又無實際價值。若真棄之,倒是好事。”

沉吟了一下,他又搖了搖頭,頗為遺憾地說道:“當初修城已是失策,白瞎了幾十萬兩銀子。”

劉興祚不置可否,並不完全同意郭大靖的見解,想了一會兒才說道:“遼鎮領著上百萬兩的糧餉,卻不能收復寸土,怕是難以向朝廷交代吧?”

“收復?”郭大靖臉上閃過譏諷之色,嗤笑道:“建虜不屑去佔,或是故意不佔,這樣的復土說成接收更準確吧?”

劉興祚眨巴眨巴眼睛,有些疑惑地問道:“那金州呢,建虜也沒派兵佔領啊!”

“金州必有一戰。”郭大靖很篤定地下了結論,“建虜但凡還有點頭腦,就不會允許我軍在遼南有穩固的基地。旅順只算是個據點,沒有戰略縱深,他們暫時倒能忍耐。”

錦州地區和遼南地區所處的位置不同,對於建虜的威脅程度也不一樣。

遼鎮就是佔領錦州等城池,也不敢繼續向東推進,對建虜形成軍事壓力;但遼南地區,如被東江鎮穩固佔領,就形如鋼刀抵在建虜腹胸要害。

東江鎮主力在遼東皮島時,建虜倒還不是很擔心,有鎮江防禦壓制,離著建虜統治中心又路途遙遠,難以形成直接的威脅。

可要是在金州,北上就能直襲遼瀋,水師亦能經三岔河抄襲遼陽,建虜就不得不動用重兵加以防禦。能用於他處作戰的機動兵力,就大大減少。

張盤的陣亡,就說明了問題。你在沿海有據點,建虜不會馬上拔除,但要深入陸地,十有八九會遭到建虜騎兵的襲擊猛攻。

其實,在郭大靖看來,建虜放棄沿海地區,與不佔錦州等城池,差不多是一個作戰思路。

你來佔吧,等人馬和物資達到一定程度,我就來打你;使你遭到較大的損失,而我能取得較大的戰果。

“戰略縱深,單薄據點?”劉興祚對於郭大靖又冒出的新名詞似懂非懂,無意識地搖著馬鞭,陷入了沉思。

戰略縱深就是可做戰略性運動的地域空間。大面積的戰略縱深區域,能讓軍隊有得以喘息的時間,並利用時間進行重新集結,修整。

而且,戰略縱深地區通常部署大量戰爭預備力量,是人力、物力資源的重要基地和前方作戰的依託,對支援戰爭、保障戰略全域性的穩定有重大意義。

打個比方,旅順堡只能駐防三四千人馬,而金州則能達到上萬。

建虜要打旅順堡,能夠長驅直入,兵臨城下;可金州卻擁有了小黑山、沙卑城、南關等狹窄險要之地,相當於數道防線。

再加上東江鎮有比較強大的水師,建虜進攻金州這個狹長的半島,還要小心水師載兵從大連灣登陸南關,普蘭店灣登陸小黑山、石河驛,被切斷退路或糧道。

縱觀遼東沿海地區,也只有遼南三衛具有這樣的地理條件,金州則是最佳。

正因為如此,建虜放棄沿海地區,東江鎮也沒有趁機登陸佔地,怕的就是建虜以騎兵的機動優勢進行突襲,登陸部隊來不及乘船撤退而遭到重大損失。

郭大靖也不全盤托出自己的作戰計劃,就是在全力做著準備。武器裝備、彈藥物資、兵力人員等等,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就制定什麼樣的作戰規模。

如果一切順遂的話,郭大靖認為能夠抵擋兩旗的建虜人馬,並能使其遭到重創。

二人很快到了軍營,又商量了登陸人員輪換的事情,才各自散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