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皇太極還強迫多爾袞更換旗色。皇太極原來掌握的正白旗改為正黃旗,多爾袞兄弟掌握的正黃旗變為正白旗。

雖然只是變換了旗色,旗民並未改動。但正黃象徵著皇權,在阿敏現在想來,又是皇太極要稱帝所邁出的一步。

現在的阿敏是非常後悔率本旗人馬來攻打朝鮮,損失了不少兵力,可換來什麼呢,搶到的錢財物資,還不是要搬回遼東,便宜了別人?

而起初自立的想法又是多麼幼稚可笑,看皇太極派的人,杜度、嶽託、碩託、阿濟格都是來監視自己的。

連親兄弟濟爾哈朗都胳膊肘朝外拐,向著皇太極。哦,明白了,這個兄弟就等著自己被廢,好接掌鑲藍旗呢!

阿敏疑神疑鬼,情不自禁地用審視懷疑的目光看著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還沒有覺察,依然苦口婆心地勸著兄長,“汗王繼位時,便對天發誓,要秉承先王意志,敬重各位兄長賢弟,若不行正道,便天誅地滅……”

阿敏翻了翻眼睛,扭過頭,加快了馬速。賭咒發誓有用嗎,誰信那鬼話誰就是大傻子。

當初攻朝時,就該推辭,讓莽古爾泰那個傢伙來。唉,悔之晚矣。

不過,現在知道還不算太晚,還有補救的機會。以後遠離皇太極,也把自己跋扈專橫的性子收一收,別讓他輕易抓到把柄。

阿敏為了日後著想,把大量的金銀財寶都分給了隨他出徵的鑲藍旗將士,以便籠絡人心。

當時的後金,還是部落聯盟的形式,旗主才是各旗旗民真正的主子。

老奴在世時,各旗旗主都是他的子侄,他的威望和權力足以掌握控制。

但皇太極顯然是差了很多,不是老奴指定的繼承人,而是後金高層互相妥協後推舉的汗王,對各旗旗主的掌控力並不強大。

所以,雖然皇太極是汗王,可連同四大貝勒再加四小貝勒,組成了“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制度。如果其他貝勒團結起來,對皇太極依然是很大的抗衡和制約。

權力令人迷戀,更令人瘋狂。皇太極想集中權力,唯我獨尊;諸貝勒則不想失去權力,生死榮辱全由皇太極拿捏。

這是一場殘酷而黑暗的政治鬥爭,歷時數年之久。皇太極憑藉頭腦,抓住機會,才把手握重兵的三大貝勒一一干翻。

但皇太極卻萬萬沒有想到,他剛走出稱帝為尊計劃的第一步,便遭到了謠言的攻擊。對,這不是謠言,正是他心中所想,正在實施的計劃。

阿敏的疑心病已經不可救藥,對於兄弟濟爾哈朗,也不信任,更生出了猜忌和懷疑。

皇太極在繼位時,為了安撫諸旗主之心,曾經對天發誓,不得隨意削減各旗牛錄和旗民。即便旗主有罪遭到處罰撤換,也不能以他旗之人接任。

也就是說,阿敏的旗主之位若被廢,就只能從鑲藍旗裡面再立旗主。而最有希望接任旗主之位的,正是阿敏的兄弟——濟爾哈朗。

正因為如此,也難怪阿敏連濟爾哈朗也有疑心,生出凜懼和疏離了。

“貝勒爺。”李永芳從後面催馬過來,對著一臉茫然懵逼的濟爾哈朗說道:“謠言散播,惑亂人心。汗王與您關係親近,此時出言相勸,或許適得其反。”

濟爾哈朗自小由老奴加以撫養,與皇子們關係很好,尤其是與皇太極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

顯然,李永芳這個外人看得更清楚明白。有毒的種子已經種下成活,正在冒芽,且將會越長越大。

陰險,毒辣,且難以破解。這是李永芳冥思苦想之後,得出的結論。

關鍵這不是謠言,李永芳能猜出皇太極的不甘,也肯定他會逐步剪除異己,加強權力。

也正因為如此,皇太極以後的每一步計劃都將遭到阻礙,三大貝勒肯定會心存戒懼,小心提防。

即便是皇太極放棄,三大貝勒也不會相信。什麼對天發誓,在李永芳看來並沒有卵用,歷史上背棄誓言的人多了去,皇帝也為數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