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皇太極還不好對這謠言進行解釋。你是做賊心虛,還是越描越黑?

就說現在,濟爾哈朗替皇太極說話,立刻遭到了阿敏的反感和猜疑,就是很好的明證。

濟爾哈朗看著李永芳,好半晌無奈地嘆了口氣,連連搖頭,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李永芳苦笑了一下,緩緩說道:“此挑拔離間之計極為棘手,要想破解,幾乎不可能。尤其是二貝勒,與汗王本就有嫌隙,就更加難以勸解消彌。”

“也只好回到遼東再說了。”濟爾哈朗垂下眼簾,催動馬匹,沉悶地前行。

李永芳搖了搖頭,緩緩跟上。

現在這個關鍵時期,先把人馬撤出朝鮮,儘量保全劫掠的錢財物資,才是最重要的。

涉及到後金高層的政治鬥爭,李永芳這個大漢奸也不敢輕易介入。但他知道政治鬥爭的殘酷血腥,總是要死些人,也不一定就會成功的。

李永芳是傾向於皇太極,但衡量之下,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發出慨嘆:汗王的實力還是弱了些呀!

代善兩紅旗,阿敏鑲藍旗,莽古爾泰正藍旗,多爾袞正黃旗,多鐸鑲黃旗,杜度鑲白旗,皇太極只領正白旗,這就是他被推舉上位時的形勢。

繼承汗位之後,皇太極將多鐸、多爾袞二人統領的正黃、鑲黃二旗改色為正白旗與鑲白旗,而將自己親領的原正白旗改色為正黃旗,又奪杜度的旗主之位,交由長子豪格擔任,改色為鑲黃旗。

現在,皇太極才能直接統領兩旗,難以對三大貝勒形成壓制之勢。

而且,一旦操之過及,廢除老奴制定的“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制度,勢必引起各貝勒的強烈反彈。

所以,皇太極還要隱忍,等待時機,壯大實力,或者是削弱其他旗的力量。

可謠言一出,還是連續的,將皇太極的計劃完全曝光於大眾之下,三大貝勒肯定會生出忌憚之心,多加防範,給皇太極的計劃製造了極大的困難。

“這會是誰,思維如此縝密細緻,竟然看出了汗王的心思,施展出如此陰險毒辣的計策?”李永芳無意識地輕抽著馬鞭,腦海裡閃過一個個人物。

…………………

瀋陽。

汗王府邸內,皇太極議政歸來,揹著手,在院中散著步。看似隨意,卻是眉頭緊皺,滿懷心事的模樣。

謠言還有傳播,已是升級版,再次把他的心思曝光於眾,使皇太極象沒穿衣服般,暴露於眾人的目光之下。

在攻朝之前,皇太極曾提議在各旗設管理旗務大臣一名,也即固山額真,職責是“總理一切事務”。

這一步是分散主旗貝勒的權力,降低他們的自主性,也是他集中權力的步驟之一。

本來,這個提議的反對聲音不大,代善和莽古爾泰既不表贊成,也沒有反對。只是緊鑼密鼓地準備攻朝,便暫時擱議下來。

可今天,代善和莽古爾泰突然就此提議表明了態度,那就是反對。這樣一來,不用等阿敏回來,提議基本上就難以透過了。

可以想見,被人揭穿內心隱秘,計劃遭到阻遏,皇太極有多麼心塞,有多麼惱火。

但現在,皇太極還不能發作,他沒那個實力,更怕坐實謠言所指,渾身有嘴也說不清。

怎麼做才能消除謠言,才能繼續實施自己的集權計劃呢?

皇太極苦思良久,依然想不到良策。

陰謀還好對付,可這是陽謀,除非他放棄南面獨尊的計劃。否則,三大貝勒的阻撓,就無法應對。

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分析著三人,意識到爭取代善的支援,才能使計劃順利實施。

但這也不太容易,代善雖然在皇太極上位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但那時是被兒子嶽託、碩託說服,自己又沒有了上位的條件。

現在,兩個能征慣戰、撐持著兩紅旗的兒子都死了,遷怒於皇太極,也是正常的心理。

皇太極的眼角餘光掃過,轉頭看著有些逡巡不敢靠近的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