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建虜的戰略重心還是和明朝交戰,不能在朝鮮耽擱太久。只要朝鮮能堅持兩個月以上,建虜十有八九是要撤兵回返的。

但郭大靖並不奢望朝鮮君臣能夠做到堅持不屈,以他們的昏庸渾噩、文恬武嬉、矇混苟安,與建虜議和應該是很難改變的結局。

即便如此,利用建虜攻朝這個歷史節點全力奮戰,依然是有重大意義的。

如果取得較大的戰績,就很可能轉變明朝君臣的看法,從而加大對東江軍的扶持力度。

至於朝鮮,這一次並沒有完全屈服。雖然很屈辱地簽訂了城下之盟,但既未與明斷交,亦不助虜,只是一些皮毛條件。

當然,這也為皇太極第二次攻朝埋下了伏筆。這樣不涉及根本的盟約,顯然是不能讓他滿意的。

四千多人馬,攻打義州的話,之前肯定不好說有什麼大的把握。但義州建虜剛遭到挫敗,守城兵力又有削減,倒是使勝算又增加了幾分。

當然,不是那種傳統上的蟻附攻城。傷亡太大了,即便能攻下,估計也沒有了多少再戰之力。

而反擊建虜的軍事行動,要在春暖冰融後,才是高潮。

郭大靖看似在休息,卻又在空間內進行了忙碌的準備。箭矢備得足足的,加料的蒺藜陶彈也全部完工。炸城門的話,幾個一起用,應該沒有問題。

硝酸胺的威力相當於TNT的百分之八十,而一顆手榴彈通常裝藥在50克上下。蒺藜陶彈裡,郭大靖估計至少裝了半斤硝酸胺,爆炸起來的威力可想而知。

黑火藥燃燒的溫度,密閉的空間,郭大靖認為引爆硝酸胺的機率是很大的。這在攻打龍川時,便試驗過。

如果自己能獨領一支人馬,攻打城池就可以使用最厲害的坑道爆破。那可是太平軍的絕活兒,“掀翻巨城、如揭片紙”,哪怕是用黑火藥。

將來會有大用的,郭大靖一邊想著將來,一邊用木頭做著弩臂和弩機,把短弓固定在上面,改造成了一張弩。

這個工作並不算太複雜,除了懸刀(即板機)要講究些技巧,需要望山、懸刀、鉤心等幾個小零件組合起來,其它的就是普通的木匠活兒。

老揹著張弓做樣子,時間長了,萬一有人要他演示一下屢次狙殺建虜的高超射技,豈不是有些麻煩?

手臂酸了,指頭傷了,沒吃飽飯;頭疼,肚子疼,屁股疼……你能想出多少理由,能矇混多長時間?

何況,郭大靖還想著組織一支弩兵,專幹襲擊、埋伏,防守也不錯。當然,箭矢上抹些毒藥啥的,效果就更好了。

仿造著狩獵弩的樣子,郭大靖削出了弩託,使其能抵肩射擊,增加準確性和穩定性。

顯然,這樣改造出來的弩只能是差強人意。由於弩臂和拉距的關係,短弓也不能拉滿。郭大靖覺得三四十米的有效射程,便已經是頂天了。

但郭大靖並不覺得喪氣,反倒加快了速度,鑽眼插楔,把懸刀等小零件組合固定,終於完成了這張弩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