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義州城的內應—崔孝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隊建虜剛遭打擊,馱屍而行,又甚是疲憊。”鄭鳳壽拿著樹枝在雪地上划著,作著戰後的總結,也是一種猜測,“從方向上看,應是從龍川而返。”
崔夢亮疑惑地說道:“龍川已為建虜所佔,難道又有變故?可要說現在能有力量攻打龍川的,除了毛鎮,再無其他了。”
“建虜襲攻鐵山,必然再攻雲從,毛鎮能騰出手來反擊?”藤野正對此表示懷疑,說道:“可能是與鄭大人一樣的義兵,襲擊了建虜。”
崔夢亮也不好確定,便放開這個話題,說道:“既然已經派人去聯絡毛鎮,並四下偵察,具體情況如何,很快也就能夠知曉。”
鄭鳳壽點頭贊同,說道:“既有崔元讓在義州城作內應,毛鎮若有餘力,某率義兵相助,反攻義州當有可能。”
崔元讓的真名叫崔孝一,字元讓,其祖先被貶謫義州,子孫就在此定居。
崔氏家族世代都是武人,伯父崔嵂在壬辰倭亂中跟隨明朝提督麻貴抗擊日軍,屢立戰功,攝行南原郡守。父親崔崇,亦曾考中武科。
而崔孝一“長身環眼,倜儻有大志,善騎射”,十七歲登第,二十二歲重試奪魁,“慨然以功名自許”。
光海君年間,棄官歸家。薩爾滸之戰時,都元帥姜弘立、左營將金應河請他參戰,他因母喪而未能成行。
建虜攻破義州時,府尹李莞、判官金泰巖都死於城內巷戰。崔孝一帶著追隨他的人登上譙樓,連殺數十敵。
朝鮮叛將姜弘立認出這位舊識,舉黃旗並喊話以招降。崔孝一也認為“徒死非勇”,遂詐降。
阿敏留他與八名建虜官員共守義州後引兵南下,崔孝一便暗中派人出城,希望聯絡毛文龍派兵襲攻義州城,自己來充當內應。
派出的聯絡人在路上正遇上了行之不遠的崔夢亮和藤野正,後又與鄭鳳壽會合。
對於聯絡東江軍,鄭鳳壽、崔夢亮等人的意見倒是一致。為了保險起見,便又派人護送,前往皮島。
崔孝一派出的人,除了聯絡東江軍,還要去找宣川車禮亮、龍川安克諴,組織義兵抵抗建虜。
而崔孝一與這二人義氣相投,素來交好,關西又稱他們為“三傑”,在民間都很有影響力和號召力。
同樣,鄭鳳壽和崔夢亮也派人前去尋找聯絡,想著號召團結更多的朝鮮人,組織更多的義兵,奮起抗爭建虜的侵略。
“建虜遭到襲擊,天明後恐怕會出動搜尋,我們暫且避開鋒芒,向龍川方向轉進如何?”崔夢亮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鄭鳳壽微微頜首,見其他人也沒有意見,便最終決定下來。
……………………
憑藉朝鮮境內山地繁多、叢林茂密的地形地勢,兵器軍械也不算差,各地又有城池。
只要朝鮮上下一心,堅決抵抗。即使不能戰勝建虜,也至少能逐城堅守,消耗建虜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