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實學和務實(第3/3頁)
章節報錯
畢竟往昔東林諸賢也不是沒有把持過朝堂,但效果呢……
真正導致江山、社稷、百姓窮困日甚的根源是什麼?
這才是士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黃宗羲毫不客氣,目標直指張採。
“南郭先生與西銘先生提倡實學,舍功名而求真知,復得學問真諦。此言善否?”
張採表面沉靜,內心突突,渾沒想到黃宗羲的攻擊這般猛烈,幾乎指著他的鼻子了。
可黃宗羲所言,正是他和張溥的言行,他也不能否認。
再者,張採暗自思量,也不覺著自己的言行有何錯處?
方今士林,確實有不少人一心功名,讀書上投機取巧,不解真意,只為了應付科考。
他和張溥號召士人摒棄功名觀念,迴歸到做學問的本質上來,這有什麼不對嗎?
可惜,思想境界上的差距,讓他片刻的心安理得再次被摧殘。
黃宗羲聲如大呂洪鐘,波及四野。
“然故紙堆裡能求得什麼真學問?微言大義學的再多,能為農事增產否?能強軍滅虜否?能抗災避害否?”
一連三問,直指核心。
張採、張溥的所謂實學,所謂的重實踐,不過還是遵照儒家經義裡的條條框框的狹隘之舉罷了。
這些學問,不能讓農業增收,也不能建立強大的軍隊平滅外敵,更不能抵抗天災。
而飢腸轆轆的百姓、虎視眈眈的後金、連綿不絕的天災,恰恰是這個明末所有人的頭頂陰雲。
黃宗羲自信滿滿,知道張採也好,復社也罷,無人可以反駁自己的觀點。
儒家學說什麼樣的,他一清二楚。
煌煌儒學煙海,絕找不出一絲一毫實用之學。當迫切的現實問題需要解決時,便是空泛務虛的儒學抓瞎的時候。
而這,才是劉宗周所講“務實”的精義所在。
張採等人如果敢在這些領域來和他辯駁,只怕黃宗羲要大笑三聲,統統將這些人打翻,還要再踏上幾腳,讓他們死透。
果然,張採等人全都被鎮住了。
因為他們均被黃宗羲抓住了要害。
事關民生、生產、財富等實用領域,他們這些人毫無建樹。
莫說農業增產,只怕秧苗這些人都分辨不清。
即使他們懂得農事也於事無補,因為誰都清楚,農事並非儒學。
現在黃宗羲要他們從儒學的文字裡來解決這些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哪怕他們把所有的儒學鉅著都翻爛了,甚至把孔夫子從千年以前請出來,還是解決不了。
沒有本質論和方法論加持的儒學,就是一尊好看的沙雕。
現實的大風吹過,不免崩塌離析,露出了空虛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