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實學和務實(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還不算,黃宗羲又找上張採。
“據聞南郭先生對易頗有心得,敢請教,易之成書,在孔聖之前否?”
《周易》成書何時、何人,尚不明確。雖古老相傳,乃周文王所作,但並不足信。
可無論如何,《周易》成書早於孔子誕生,更在《論語》之前。
而以《周易》的內容來看,更傾向於道家,並非儒家。
然而諷刺的是,歷來大儒中多有研習《易經》的,均都造詣不凡。
時至今日,儒林士子研習易經,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並沒有覺得,士人研習易經是不務正業。
不但不是不務正業,《周易》甚至是四書五經之一,科舉要考的。
可《周易》和《詩經》算是儒家典籍嗎?
這兩部著作成書可比儒家早做了,孔子都還沒誕生呢。
黃宗羲用這個做例子,更加讓張採等人無力反駁。
你說儒即天道,那本不該算是儒家學問的《周易》和《詩經》是不是天道?
既然是,那張採等人的論斷就不成立,反而佐證了黃宗羲的天道即儒。
辯論至此,張採等人節節敗退,始終扳不回局面。而最令人側目的是,這邊出動的僅僅是一個小年輕黃宗羲。
劉宗周始終穩坐釣魚臺,不發一言,卻已勝券在握。
也沒有人想著向劉宗周挑戰了。
連他的弟子黃宗羲都無法戰勝,誰還會自取其辱呢?
黃宗羲成為了場中的焦點。
他不再侷限於座位,起身在場中來回踱步,邊走邊說,也沒人敢質疑他妄為了。
“天道浩渺,無邊無際。儒林先賢千百年來積累,亦不過冰山一角。然時移世易,滄海桑田,方今天下之格局,早已不同往昔。吾輩苦讀詩書,砥礪心志,是學問不成嗎?是求知不誠嗎?”
這一下所有人都搖頭否認。
要讓這些人比肩先賢,他們沒那個膽子。但要說起讀書做學問的勁頭,他們還是有這個底氣的。
黃宗羲的聲音不由得拔高了幾度。
“倘若至今日吾等所學便為天道,為何方今之世惆唐至此?吾輩中人朝堂帷幄者有、披肝瀝膽者有、奔走啟發者有、求知探索者有,可對這江山黎民有何幫助?”
他的話開始接近核心本質了,也引發了所有人的深思。
往日理學和心學之爭,再到東林初創,又到今日復社方興未艾。種種這些,並非一日之功,而是綿延百年的努力和革續。
這其中為之奮鬥的仁人志士絕對不在少數,在座的不少人甚至都是親歷者。
可殘酷的事實就是,在這些拋頭顱、灑熱血的奮鬥之下,天下江山依舊不免在日益沒落,黎民百姓日漸維艱,異族威脅日甚一日。
這些事實,遠遠不是一句小人竊據廟堂就能解釋的通的。
在座的人也沒有誰不識趣地提出這個觀點,只會徒增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