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傢伙,論戰的現場你居然來求學了。

可對於陳子龍的困惑,同樣也有許多人同感。

這也是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

雖然劉宗周、黃宗羲等人一直致力於超脫儒學,建立新的思想體系,但這個時代的人,多數都是受到儒學薰陶的。即便是劉宗周等人,也做不到完全的超脫。

這樣一來,他們要想宣揚實用學,就必須解決好儒家經義的實用化問題。

即使不能全部解決,也必須要部分解決。

陳子龍的提問,卻讓這邊許多人都皺眉不已。包括黃宗羲在內,竟也不知該從何處著手。

這是另一個課題,還是相當難的課題。以黃宗羲的素養和修為,顯然還達不到這個層次。

自出場以來,無往不利,讓黃宗羲成為了眾星捧月的焦點。此時被難住,令他的臉面頗有些掛不住。

剛要倔強而為,突然心底升起一絲警醒,讓他平復了心態,誠懇地對陳子龍道:“人中兄見諒,吾修行尚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無法為兄解惑。”

在座諸人,全都驚訝地看向坦然的黃宗羲,均生出欽佩之心。

捫心自問,換作是他們,在這樣的場合出了這麼大的風頭,還能保持這樣的謙虛和謹慎嗎?

尤其是在論戰當中,一步退很可能步步退,根本沒有多少人會在這個關鍵時候自認其短。

但黃宗羲就是這麼做了,絲毫不要強逞能。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是所有讀書人都學過的話,甚至倒背如流。

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太沖所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言便已道盡實用之真諦……”

人群一陣騷動,熱切地看向某處。

論戰伊始,安靜的快要被人遺忘的主角,劉宗周竟然出手了。

誰都知道,他一出手必定不凡。

陳子龍鄭重作揖。

“請先生解惑。”

劉宗周微微一笑,並不謙讓。正所謂道義所在,義不容辭。

他提高音量,對經義順手拈來。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想必諸君對聖人之言,必銘記五內,不敢或忘。為之踐行者,亦在所多有。”

眾人紛紛回應,態度虔誠。

《論語》乃入學基礎,凡讀書人就沒有不通讀的。對這段話,大家更是終生不忘。

見劉宗周以這麼淺顯的學問為發端,眾人驚訝之餘,對其功力之深,也有了一個深刻的認知。

越是能用簡單的內容來闡述高深的道理,越是大宗師該有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