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實用學(第1/3頁)
章節報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至理否?”
“聖人之言,自為至理。”
一問一答,沒人有異議。
一是這句話乃孔子所說,儒家門徒不敢質疑;二是這句話確實是至理名言,不管過去多少年,不管到了哪個時空,它都是至理。
劉宗周的目的也不在此。
他又問道:“對此至理,諸君可曾學而時習之?”
這一次就連張採都凜聲道:“吾日三省吾身,不敢偏差。”
既然是至理名言,又有誰不會遵奉照做呢?
劉宗周呵呵一笑,開始點題。
“天道至理,我輩學而用之,是為知其然也。然器利之道,諸君明否?”
場面一下子寂靜下來,所有人都愣住了。
劉宗周這個提問的角度,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大家不但沒有從這個方面去思考過,更加不知道辦法。
可劉宗周的提問是錯的嗎?
當然不是。
誰都知道要做事成功,需要先把做事的工具造好。千百年來,人們就是這麼認識的。
但劉宗周問了一個儒家士人薄弱的一面:你們知道如何把工具造好嗎?
在場的所有人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唯有劉宗周的聲音衝進諸人的靈魂深處。
“知做事須器利,是為知其然也;不知器利之道,是為不知其所以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也,則知其然亦不能行也。吾輩士人,知其然,更須知其所以然。”
現場一下子熱鬧起來,所有人都議論紛紛。更有不少人抓耳撓腮,欣喜無限,均覺學有所得,對於學問有了更深的感悟。
劉宗周的話,如果在後世人來聽,並不覺得多麼了不起。
因為後世人對於至理名言的認知,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學知識基礎上的。
就比如“水往低處流,”後世人人皆知,這是因為地球引力的關係導致的。
可在這個時代,人們亦知“水往低處流”乃是至理,但水為何往低處流,卻是這個時代人們不曾接觸也解答不了的問題。
劉宗周只用了一句孔子的名言,就將浮於表面的思想化為了接近實際應用的真才實學,自然效果非凡。
張採儘量抵抗。
“器利之道,匠人所為也。我輩士人,當善用匠人為己用,亦能成事也。”
劉宗周當場駁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汝之言,可符實學本意乎?既匠人所為,則匠人可為士人乎?躬行之,則士人與匠人何異乎?”
張採目瞪口呆,訥訥無言,竟不敢再抒發任何言論。
他本能地察覺到,劉宗周的話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