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0章 萬世中華(全書終)(第1/2頁)
章節報錯
左夢庚的心裡始終有桿秤。
俄國之戰,大抵就是帝國疆域開拓的極限了。
地球雖大,無主之地雖多,但也不可能都被帝國佔了。
一來帝國沒那麼大的精力和實力,二來也會讓其他國家眼紅,最終落得個群起而攻的下場。
即便如此,想想如今帝國的疆域,整個北亞、東亞、一部分中亞、一部分東南亞、大部分北美、整個澳洲,另外在南亞、非洲也有飛地。
疆域之遼闊,別說遠邁漢唐元,幾乎都佔全世界的一半了。
帝國也該到了停止腳步、好好消化現有果實的時候。
在歐洲使團抵達,提出調和時,左夢庚很痛快地就答應了下來。
這樣雖然顯得有些軟弱,但國際政治,有的時候軟弱也是一種策略。
如今的帝國,再擺出咄咄逼人的姿態,會讓別人惶恐不安的。
就在這段時間,被圍困的俄軍也到了覆滅的前夕。
當停戰的命令下達,最終走出包圍圈的俄軍已經不足十萬人,而且各個面黃肌瘦、搖搖欲墜。
可想而知,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俄國都無法恢復元氣,還要面臨瑞典、波蘭等鄰國的虎視眈眈。
在歐洲各國的見證下,帝國和俄國於莫斯科簽署了停戰協議。
雙方以烏拉爾山、伏爾加河為界,重新劃定國境線;
俄國承認第聶伯河以東、外高加索、克里米亞半島及至伏爾加河流域為新華王國領土;
歐洲各國亦承認新華王國之主權;
俄國之經貿、商業、金融、農業、手工業、工業等領域對帝國開放,帝國商品對俄國出口享受最惠國待遇。
至此,中俄之戰全滿結束。
透過長達近十年的戰爭,帝國從俄國手中搶奪下來整個西伯利亞及很大一部分中亞領土。
而在整個十七世紀,中俄之戰算是軍事領域的句號。
在這個世紀中,全世界經過各種戰爭,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
所有的國家都需要消化戰後的改變,也讓十七世紀的後半葉,難得出現了一段和平時期。
帝國國內,伴隨著急速擴張,各種產業和技術都進入了大發展時期。
又因為戰爭結束,大量的經費節省下來,給了各種技術的軍轉民提供了支援。
在龐大的利益驅動下,鐵路如同蛛網一樣快速在中華大地上鋪陳開來。
同時因為歐洲國家的引進,讓鐵路不但沒有大量消耗國家資產,反而成為了重要的盈利點。
到1670年,國內的鐵路總里程已經超過四萬公里。
五都四京之間,都已建成鐵路網互通有無,極大地增強了帝國對於疆域的掌控。
除了鐵路,公路網的建設也十分喜人。
左夢庚提出的“村村通”規劃,得到了內閣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援。同樣到1670年,全國百分之八十的村莊都已經實現了公路連通。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
路一通,就如同人的經脈活絡,生氣勃發。肉眼可見的,民間的商品經濟開始快速活躍起來。
不但如此,在左夢庚的強烈要求之下,對於很多偏遠山村都實行了整體搬遷、合村並鎮等許多舉措。
一開始,這樣的政策著實令民間怨聲載道,畢竟中國人講究故土難離,政府的做法頗有些強人所難的意味。
幸好帝國疆域大了之後,透過不停的移民,導致許多地方人口數量稀少,才沒有引起太大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