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輸定了,雙方的實力差距過於大了。”

“俄國輸了,歐洲該怎麼辦?”

烽煙瀰漫的戰場上,還有一夥人似乎置身事外,但全都憂心忡忡。

這些人不會參戰,但卻對戰局最為關心。

最先說話的人叫卡爾·古斯塔夫,來自於瑞典,地位不凡。

另一個人叫揚·索別斯基,更加對戰場十分關心。

因為他是波蘭人,並且是波蘭大公的繼承人。

因為俄國,波蘭和帝國的關係十分親近,從兩個方向對俄國發動軍事行動。

但戰爭打到現在,波蘭已經預感到了危機。

說起來也不稀奇。

波蘭雖然對俄國恨之入骨,但誰都看的明白,波俄之爭半斤八兩,誰也佔不到上風。

可現如今打過來的帝國就太強勢了。

一旦俄國沒了……

整個歐洲都將面對帝國的兵鋒。

到了那個時候,豈不是又成了蒙古人橫掃肆虐的局面?

當年因為成吉思汗去世,蒙古人退兵了,讓歐洲轉死為生。難道還指望現在的帝國國內出現什麼變故?

因此,看到帝國將俄國打的潰不成軍,歐洲各國反而怕了。

這就是國際政治,現實而多變,一切都從本國的利益出發。

不會有長久的友誼,也不會長久的敵對,只有永遠的利益。

必須阻止帝國進一步行動了!

歐洲各國迅速達成了共識。

這些在國防軍中考察的高層,全都以最快的速度給國內去了信,闡述了他們的擔憂。

歐洲各國國內果然起了異樣的心思。

揹著帝國,各國加快了聯絡,並且很快達成了共識。

突然之間,各國毫無徵兆地知會廖中堅,打算派出聯合使團前往帝國訪問。

廖中堅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情知出現了變故,連忙四處打聽。

有錢能使鬼推磨,歐洲各國的小心思,很快就被他查明。

對此,廖中堅也有些無奈。

這是國際大勢,即使他知道了也難以分化瓦解。

說起來,還是帝國所展現的咄咄逼人讓歐洲各國不得不做出相應的反應。

無奈之下,他只能快一步將歐洲的情況送往國內,然後目送歐洲聯合使團出發。

歐洲各國派出的使團並不是一支,而是兩支。

還有一支使團前往莫斯科。

顯然,歐洲各國也明白,要向阻止帝國消滅俄國,除了要對帝國進行勸阻之外,還要說服俄國審時度勢。

而就在歐洲各國行動起來的時候,帝國和俄國的戰爭也到了見分曉的時刻。

第七師不出意外,拿下了盧甘斯克,並且在盧甘斯克城下擊潰了俄國的援軍。

盧甘斯克一丟,伏爾加格勒立刻風雨飄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