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曇花般迅速。

是這個時空克倫威爾最好的寫照。

一個本應該光耀千古的人物,卻突然隕落了。

在大廣場進行演講的時候,一個醉漢漢斯·比爾考克突然從懷中掏出火槍,擊中了克倫威爾的胸口。

一切都來的很突然,以至於護衛根本沒有反應過來。

更要命的是,彈丸命中了心臟。

克倫威爾還沒有被送到醫院,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作為反抗國王的精神領袖,克倫威爾的突然隕落,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刺殺他的漢斯·比爾考克經受了嚴刑拷打,最終得出的結論卻讓人哭笑不得。

這個傢伙原本是倫敦冶鐵廠的工人,本來生活不錯。但後來隨著戰爭的程序,議會的財政開始出現問題。

上面一直要求工人拼命幹活,卻始終不發薪水。

他的妻子忍受不了,選擇了離婚而去。

好好的家庭就此散了,漢斯·比爾考剋意志消沉,開始整日酗酒,同時對議會懷恨在心。

這一次終於被他找到機會,以人物之姿竟然刺殺了大名鼎鼎的克倫威爾。

至於他的槍是從哪裡來的?

據他自己交代,是在街邊撿到的。

很無語,但也很正常。

戰爭年代,武器流落在外太正常了。

光是倫敦城內,逃兵就不知道有多少。

最終,經過法院宣判,漢斯·比爾考克被執行絞刑。

可是關於克倫威爾的死眾紛紜,背後充滿了各種陰謀論。

但不管怎麼,隨著克倫威爾的死,議會軍方面的情況急轉直下。

查理二世得知訊息,仰大笑,瘋狂的如同神經病。

他親自趕赴前線,命令各路大軍朝著倫敦進軍。

費爾法斯克這一路的議會軍已經崩潰了,根本無力阻擊。

另一路議會軍雖然完好無損,可是克倫威爾死了,群龍無首,混亂不堪,只能撤退。

十後,查理二世抵達了背叛他的曼徹斯特。

進城前,早有一群人在慈候。

長老會的代表們迅速和國王舉行了談牛

如果國王能夠維持議會的權力和地位,保證他們的利益,那麼他們將堅定地站到國王這一邊。

關鍵時刻,傳統貴族和新心資產階級一起展現了妥協性的一面。

面對長老會的示好,查理二世明智地沒有強硬。

他也知道英國打了這麼多年的內戰,國力早已虛弱不堪,尤其是已經跟不上大航海時代了。

接下來英國面臨的局面,已經不是爭霸海洋,而是保證利益不再損失。

蘇格蘭、愛爾蘭、威爾士的獨立,給英國造成的損害太大了。

面對著長老會的示好,查理二世的心態開始發生變化。

在他的心目中,帝國、荷蘭、葡萄牙的角色正在從朋友向對手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