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0章 英明之下的陰影(第1/2頁)
章節報錯
陸地上的兩場戰鬥,王室軍和議會軍全都是一勝一負。
看似打成了平手,維持了平衡,但是對於議會方面來講,情勢卻在極速惡化。
問題來自於海上。
透過上一次的海戰,議會軍原本把持的英國海軍主力已經損失殆盡,再也無力馳騁海疆。
作為一個島國,如果沒有海軍的話,陸地上的勝利再多也無濟於事。
克倫威爾十分清楚這一點。
因此他採取了強力措施,調集了大量的資源,希望能夠重振海軍。
為此,他不惜徵收重稅,強迫貴族、商人們拿出更多的錢來。
議會控制的地盤內,經濟在快速惡化。
雖然這是局勢造成的,克倫威爾也是無奈之舉,但貴族和商人可不會管那麼多。
誰影響了他們的利益,誰妨礙了他們賺錢,誰就是他們的敵人。
議會內部,對克倫威爾不滿的聲音在不斷增加。
只是克倫威爾的聲望太高,暫時還能控制住局面,那些不滿的聲音也只能暫時蟄伏。
剛剛過去的兩場戰鬥,議會軍和王室軍打成了平手,有效阻止了王室軍的推進,這讓克倫威爾的話語權更上一層樓。
可危險也隨之而來。
克倫威爾知道海軍很重要,孔之光又怎麼能不知道呢?
雖然他已經得知遠洋艦隊主力來到了歐洲,但孔之光決定不等了。
他和馬頓·特羅普商議後,決定一鼓作氣,徹底消滅英國海軍。
聯合艦隊沿著英國的北部海岸線南下,衝入泰晤士河之後,對著倫敦兩岸狂轟濫炸,導致倫敦到處大火瀰漫,許多人無家可歸。
連倫敦都遭遇了攻擊,這讓議會方面計程車氣備受打擊。
克倫威爾迫於壓力,不得不從前線調集了大量的火炮回來加強岸防,寄希望於能夠阻擋聯合艦隊登陸。
然而孔之光壓根就沒有想過登陸作戰。
趁著夜色,聯合艦隊無聲無息地駛入大洋,隨後繞了一個大圈子,貼著法國海岸線急速南下。
當聯合艦隊出現在朴茨茅斯外圍的時候,羅伯特·布萊克大吃一驚。
在喬治·蒙克陣亡後,羅伯特·布萊克就是英國海軍最後的名將。
克倫威爾也將重振海軍的任務寄託在了他的身上。
可羅伯特·布萊克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英國本身的資源算不得豐富,而且一半左右的領土還在王室控制鄭
特別是英國的東南部地區,經過那麼多年的開採,早已沒有足夠、合格的樹木了。
沒有木頭,怎麼造船?
羅伯特·布萊克曾給克倫威爾建議,希望命令東印度公司能夠提供支援。
可誰也沒有想到,東印度公司言辭拒絕了議會的調令。
他們宣佈嚴格保持中立,不參與國內的戰爭。誰獲勝,就效忠誰。
開玩笑,自從轉變立場和帝國結盟之後,東印度公司徹底在竺開啟了局面,生意做的飛起,賺的錢是以往的十倍、百倍都不止。
難道要愚蠢地效忠議會,然後被帝國在竺的武裝力量給消滅嗎?
東印度公司雖然兼具行政和軍事功能,但到底還是一家公司,他們需要對股東負責的。
沒有東印度公司的支援,此時的英國在海外又沒有其他的殖民地,導致羅伯特·布萊磕造艦計劃十分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