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丞憤憤扭過身,對秦書道:“吳大人知情不報,疏忽失職,臣請陛下嚴懲。”

許允拱手拜道:“吳大人所奏不達天聽,必是有人從中作梗,臣請陛下嚴查。”

秦書直起腰做不安狀,斷斷續續道:“嗯,本君以為,二位所請……”

“甚合情理。”

李恪無奈,心道:“李家乃世家大族,二王即使入京,也只會拉攏,不會多加為難。雖然天子不成器,然我今日若絲毫不表現,日後侍奉新帝,也會為人不恥,未免落得罵名。”

“兩位大人勿再爭執,二王叛亂,姚長做賊,眼下還是以這兩事為要。”

他曲項斂衽,語重心長道:“青州刺史王攬,曾在西濟一戰中充當前鋒,立下赫赫戰功,青州又緊鄰徐州,老臣提議令他即刻帶兵馳援徐州,鎮壓逆賊叛亂。”

“尚書令……樂大人何在?”

秦書快速站起,樂鸛出列。

他彎腰道:“老臣在此。”

秦書道:“快,即刻去尚書檯起草詔書,一切按李大人說的辦。”

樂鸛猶豫道:“太后那邊如何交代?”

“事關重大,太后娘娘必能理解。”

李恪見他如此緊張,便聯想到日後新王入京時他的慘狀,心中生出幾分不忍。

他低頭閉眼,片刻才又道:“車騎將軍王城手掌十萬兵權,且驍勇善戰,臣認為由他在上京城郊五十里外排兵佈陣,抵擋二王,再合適不過了。”

秦書又喊“王將軍”。

身邊侍人提醒他:“陛下,王將軍早就去了。”

許允亦道:“臣一早就見過王將軍,他言已接到詔書,早去城外部署了。”

秦書坐下,輕鬆道:“大概是太后娘娘早有安排吧。”

他心裡卻想:“太后正憂心自己,哪能想到此處。我騙她是王城自己提請,詔書才得以一早就發出去,若是等到現在,只怕二王早就陳兵上京城下了。”

許允道:“太后娘娘器重王將軍,此危難關頭,必然會想到他了。”

“臣遇見他時,他亦如陛下所言。”

秦書瞪目好奇道:“哦,王將軍都說了什麼呢?”

許允意味不明地看了一眼右丞大人,笑道:“臣問王將軍哪裡去,將軍回答:‘為守衛京師而去。’”

“臣由衷讚歎他赤膽忠心、威猛無匹。”

許允拱手向南一拜,道:“將軍揶揄道:‘社稷有難,我自然義不容辭。若非我輩,卿輩哪得坐談?’”

許允話中真假,大家不得而知,但毫無疑問,他的矛頭是指向右丞大人。

右丞大人尚未發作,李恪忙拱手道:“臣也以為,社稷有難,我輩當義不容辭。”

眾臣紛紛彎腰接上,唯有右丞面色惱怒地站著,還有零星幾人低頭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