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三天後了,這是曹丕作為魏王召開的第一次會議,內部會議,因為到場的只有大司馬黃襄,尚書令陳群,御史大夫司馬懿,中郎將吳質,也就是當初曹丕還是世子的時候,他的四大謀士。

“諸位,前幾天的情況大家也都看到了,這些人,眼裡還有孤這個魏王麼。”曹丕面色很是不好看,也就是隻有這四個人的時候,他才會偶爾流露出一絲‘真’性情。

反正黃襄和司馬懿是不信他會真誠的。

作為世家大佬,陳群咳嗽一聲,緩緩說道:“魏王所言,有些過了,有大司馬和大將軍以及諸位將軍的支援,其他人等,也不過是跳樑小醜罷了。”

陳群的話是對的,但是曹丕肯定不是這個意思,別人不敢像曹老大對待劉協那樣對待曹丕,但是陽奉陰違還是可以的,畢竟曹丕沒有曹老大的那股霸氣。

曹丕贊同的點點頭,接著說道:“長文的話有理,但是,孤肯定不能因為他們的不聽話就把他們全部宰了吧。”

雖然,本王確實想那麼做,這是曹丕的心裡話。

於是陳群說出了早就有準備的東西。

“臣有一策,或可有用。”陳群微笑著撫須說到。

曹丕眼神一亮:“長文細細道來。”

“臣以為,現如今國朝取才制度已經不能夠解決所需,於是臣便研究出了這麼一種取才制度,是為【九品官人法】。”

來了,歷史上坑了整個曹魏已經兩晉的制度。

黃襄嘴角微微上揚。

曹丕一頭霧水:“哦?此乃何策。”

“九品官人法,即從一個人的家世、道德、才能來考核其是否是人才,至於考核人選,分別由各地方郡守推舉,繼而由一州之官複審,最終為大王所用。”陳群侃侃而談。

憑心而論,陳群的初衷其實沒有太多的私心,他自己是世家子弟,老婆也是,所以也就造成了他天然的站在世家這一邊,但是,他也不全是為世家謀利的那種人,陳群也是儘可能的想要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同時,擴大世家的利益,達到雙贏。

曹丕聽完之後,默然不語。

他在思考,這種政策實施之後的後果。

可能有人要問,曹丕為什麼要用這種制度,不用不行麼?

還真不行,為什麼?

擺在明面上的,各地各種官員嚴重短缺,很多地方都是軍方大佬兼職著政務工作。

這樣的後果嘛,第一就是會造成治理不順,你不能奢望所有人都是文武雙全的那種,這很少。

第二便是容易造成尾掉不大,這剛開始的時候還好,大家都幹勁十足,為了國朝美好的未來奮發圖強,當然了,順便有一點私心,倒是無傷大雅,但是時間久了,依附於他的人形成一個個利益團體,到時候,這地方就真成了私人資本了。

所以,選拔人才勢在必行,考舉制實施到現在,失去了曹老大和程仲德老爺子這倆狠人的抬舉之後,基本上名存實亡,最多也就是加入了一些強大的地主豪族。

所以,曹丕急需一種切實的、符合他的利益觀的政策,來選拔人才,陳群的這個沒什麼大毛病,曹丕基本上都聽明白了,不過,他肯定是有疑惑的。

只見曹丕疑惑地說道:“長文的意思孤暫時明白,只是,這選拔的標準既然有家世這一要求,豈非能夠淘汰大多數的寒門才子?”

陳群無奈的撇了撇嘴。

“魏王,畢竟世家之人的人才還是很多的…”陳群在‘世家’兩個字上的讀音咬得很重,於是,曹丕聽懂了。

很簡單,利益交換,你曹丕想要安穩的坐上魏王的位置,需要我們的支援,是,你現在有軍權,你牛,但是以後呢?

那還真說不好到底誰怕誰了。

曹丕是個有智慧的人,他當然看得到以後的事,為了不坑自己的子孫後代,曹丕決定,自己背鍋。

但是,曹丕並非看不到這個制度的缺點所在,很簡單,要是選拔的人徇私舞弊怎麼辦?

所以,曹丕其實還是有些猶豫。

“待孤思量一番,長文先回家寫個條臣上來。”

夜晚,曹丕突然襲擊黃襄的家中,把他給嚇一跳。

“臣不知魏王駕到,有失遠迎,還望魏王見諒。”

曹丕很大方的揮揮手:“無妨,孤也是不請自來,怎麼,黃司馬不請孤進去坐坐?”

黃襄自然表示,那不可能,怎麼敢不歡迎,您趕緊進來,隨便坐。

曹丕喝了一口茶,道:“白日裡,陳尚書所言,仲禮可有什麼見解?”

“不敢,臣確實有一些淺見。”說實話,以黃襄此時的地位,他的態度有些卑微過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