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鄴城幾乎被白色所完全籠罩著,到處都能夠看見悲傷的面孔,這一點,也從側面說明了,曹老大還是很得人心的。

然而這一切都成為了過去式,現在,可是曹丕的天下。

由曹丕領銜,所有人等紛紛掛孝,甚至原本曹丕還準備按照古諸侯禮儀來給曹老大守孝,只不過,一聽陳群說什麼,要七七四十九天才能下葬,完了還要守孝三年,期間不得進行任何娛樂活動、戰爭活動,曹丕當時就腦殼麻了。

幸好這個時候,他的忠心狗腿,給事中、尚書右僕射司馬懿替他排憂解難了。

言現如今國朝還未靖平,咱們真要三年啥也不幹,那大家就都一塊兒抹脖子吧,當然了,司馬懿肯定不會說的這麼直接。

然後又說了,曹老大是個愛惜民眾的好老大,一再強調要節儉,不得擅自擾民,咱們這樣做,讓民眾不能好好的生活,豈不是違背了曹老大的旨意?

於是曹丕一聽,沒錯,就是這麼個情況,不是我不孝順,實在是時間不等人,現在是特殊時期,咱們一切從簡,七天下葬,守孝一月。

讓所有的臣子也鬆了一口氣,真要讓他們陪著曹丕一起守孝三年,旁的不說,咱們先把你曹丕擼了,反正曹老大多的是兒子。

七天後,葬禮。

所有人都來了,包括走都不能走的曹仁、夏侯惇等人,甚至天子劉協都來了,沒辦法,他不敢不來啊。

在沒有得到曹丕命令的情況下,黃襄就指示御史華歆去和劉協好好‘溝通’,過程怎麼樣不得而知,反正最後劉協來了,並且哭哭啼啼的,讓曹丕很滿意,看著左右手的黃襄和司馬懿愈發順眼了。

因為,曹丕已經等不及了,魏王算什麼,南邊還有個襄陽侯和吳侯呢。

旁人不知道,有幾個人是知道的。

在陳琳親自書寫並且閱讀了一篇非常之華麗的訃文之後,曹丕正式繼位,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么蛾子,整個鄴城早就被金吾衛戒嚴,其他的軍隊也在城外,隨時準備應付可能出現的問題。

所以,在軍方大佬的強力支援下,一切都很和諧。

然後,曹丕繼位之後的第一件事當然是大封群臣,這也是應有之義,你要是不能給小弟們好處,人家憑什麼擁戴你?用愛發電嗎。

曹仁作為曹家的代表,已經成為了大將軍,這就夠了,然後便是其他的世家們獲得好處的時候了,作為一直堅定支援曹丕的黃襄,當然必須是首功了。

於是他就變成了“免去右司馬、鎮軍將軍的職位,擢升為大司馬、江夏縣侯,加侍中銜,都督荊、益諸軍事。”

其實大司馬和大將軍的職位是有衝突的,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曹丕的制衡之道玩得不錯,讓外姓將領代表黃襄和曹家本土將領曹仁去打擂臺,避免了一家獨大,也讓別人知道,不管是不是我曹家的人,只要你好好幹,任何職位那都不是問題。

再就是這個都督荊、益諸軍事了,荊州可是人家劉皇叔的地盤,益州才剛剛打下不過兩個郡而已,純粹的空殼子,當然了,你要是真能夠馬上拿下這兩地,曹丕也沒話說。

緊接著作為潁川世家集團的陳群,由於已經是尚書令了,便給了個亭侯了事,不過,也讓荀彧的兒子荀顗成了尚書右僕射,算是彌補了一下潁川集團,鍾繇則繼續他的司隸之旅,封為車騎將軍加侍中,假節鉞、都督司隸諸軍事。

司馬懿倒是沒有加什麼,只是變成了御史大夫,算是進了半階。

還是可以看到曹丕的御下之道,雖然年輕,不過也是有模有樣了,每個勢力的代表人物都在別的勢力基本盤裡廝混,這樣既能夠讓他們互相掣肘,也能夠避免某個地方尾掉不大。

比如司馬懿這個御史大夫,要知道,御史中丞乃至所有普通的御史,都是黃襄的人,他指揮得動這些人麼?當然了,或許以後有可能,不過那也是以後的事了。

就像黃襄這個國朝軍事副統帥,正兒八經的指令,不經過曹丕、曹仁兩人的批准,他黃襄也指揮不動別的軍隊,除了他自己的那幾萬人馬,沒有誰會聽從他的號令。

最難搞的反而是尚書檯了,從荀彧時代開始,經過荀攸、陳群等人,一直都是潁川集團的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