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這個時間,潘華春開始做湯底的調味。

和餃子不同,餛飩一般是吃帶8湯的,而且在吃的時候,需要合著湯一同吃下去。

那樣才能真正體會到餛飩的美味。

湯底的調味,潘華春就做的比較簡單,沒有調的太過複雜。

燕皮餛飩,本身味道就極其豐富了,湯底正要清淡一些,兩者搭配起來,才算是相得益彰。

煮燕皮餛飩需要的時間不能太長,一旦時間太長,燕皮容易壞掉。

煮好後的燕皮餛飩,整體變得有些晶瑩剔透起來,如同天上的雲霧,在碗裡浮沉。

“高廚師,你也做好了?”潘華春朝著旁邊看了一眼,隨即開口問到。

“做好了,你也完成了?”高典點頭回答之後,隨即反問道。

潘華春說到:“正好,不如我們一起?”

高典看過去,從表面上看,他做的就是普普通通的餛飩。

可是就在他旁邊的高典,深知他做的可不是一般的餛飩,而是燕皮餛飩。

關於燕皮,高典也曾經想去學過,可惜一直沒有學習到,沒地方去學習。

要知道,燕皮的製作過程,看似簡單,只需要將豬肉反覆捶打,隨後加入紅薯粉擀平就行。

但是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卻是關鍵,直接決定了能否做出好吃的燕皮來。這些關鍵的地方,可都是師徒之間口口相傳的。

高典一個外人,幾乎是學不到真正燕皮。

即便對於這道相當有名且複雜的美食,高典一直未能如願學到手。

如今潘華春做出來,高典心裡只有驚歎。

誰能想到,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餛飩,其製作方式卻有如此多的步驟呢?

可以說,這碗燕皮餛飩,來之不易。

“好啊!”

聽到潘華春的話,高典果斷答應下來。

直到目前為止,他都沒有出現什麼意外,這讓高典有些驚訝和意外。

倒不是他這個人有被迫害妄想症,也不是希望別人製作出一點意外來。

只是他有些不習慣而已。

明明之前都會弄出一些意外,現在卻如此順利。

順利自然是極好的,這也讓高典覺得有些誤會了潘華春,心裡有些愧疚。

他把人猜測的太壞,實際上壞人沒有那麼多。

出於部分愧疚的心理,高典便答應了潘華春一起評審的邀請。

兩人同時進行評審,自然是不行的。

不過一前一後倒是可以做到。

高典示意潘華春先舉起手來,他隨後舉手。

餛飩不能等太久,風味會發生變化,但是高典做的栗子酥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至少說,放到晚上,其味道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潘華春深知這個道理,隨即也不客氣,高高舉起手。

很快,就有工作人員來收走他的燕皮餛飩,而在他之後,高典也同樣舉手。

評委品嚐麵點,會根據收走麵點的順序來品嚐。

比如高典和潘華春兩人制作的麵點,收走間隔時間不長,但是潘華春先被收走,那麼在品嚐時,就會先品嚐潘華春的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