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東福接過武承嗣的奏摺,呈給了李治。李治閱畢,微笑道:“原來是李卿出的主意,甚好,甚好。”

武承嗣道:“陛下,李公之策中,朝廷需留一人治理遼東,鞏固打下來的土地。”

“就讓李卿來治理,如何?”李治問。

武媚提醒道:“陛下,李老將軍年事已高,怎能長期待在遼東苦寒之地。”

李治一拍額頭,笑道:“是朕疏忽了,那諸位以為派誰留守遼東為好呢?”

沛王笑道:“父皇,兒臣以為沒有人比表弟更合適的人選了。”

“兒臣也覺得表弟最合適不過!”太子不甘落後。

武媚道:“陛下,承嗣雖然作戰勇猛,但並無治理地方經驗,還是另選良將留守吧。承嗣,你可有建議?”

武承嗣拱手道:“侄臣舉薦左武衛將軍裴行儉擔任此職!”

沛王本想將武承嗣留在遼東,見無法成功,便決定安插自己的人手,上前兩步,拱手道:

“父皇,兒臣以為裴行儉原先不過是中郎將,剛升任將軍不久,若是再給他升職,只怕旁人不服,左金吾衛大將軍張虔勖久經戰陣,在軍中資歷深厚,更為勝任。”

蘇定方心中暗怒,自從沛王拉攏李勣和蘇定方失敗後,便轉而拉攏了安慶郡侯,左金吾衛大將軍張虔勖。

那張虔勖不過是個繡花枕頭,紙上談兵之輩,因口才極佳,得皇帝皇后欣賞,又在朝中結交不少重臣,這才坐上大將軍的位置。

真才實學哪裡比得上裴行儉!

見李治聽到張虔勖後,微笑點頭,蘇定方急忙道:“陛下,裴行儉有勇有謀,作戰之能不輸於老臣,老臣也舉薦裴行儉治理遼東。”

裴炎微微一笑,出列道:“安慶侯才高行厚,在軍中素有威望,裴將軍畢竟一直在朝中為官,還是安慶侯更適合一些。”

他和裴行儉雖同為河東裴氏,但屬於不同支房,關係一向不和。

而張虔勖與他是私交好友,故而反支援張虔勖。

李敬玄心中也是支援張虔勖的,不過礙於裴行儉是武承嗣推薦,故而沒有說話。

劉仁軌看了太子一眼,見他並沒有開口的打算,嘆了口氣,也沒有說話。

武媚鳳目四顧,淡淡道:“裴將軍畢竟隨著承嗣征戰遼東,也立下不少功勞,自然是他更加適合了。”

李治拍案道:“東福,擬旨,在原高麗之地設立安東都護府,由裴行儉擔任安東都護。”

武承嗣聽到此處,心中一定,有裴行儉處理剩下的事,遼東這塊地區,可以不用再擔心了。

沛王深吸幾口氣,抬頭道:“父皇,高麗的事解決了,咱們該怎麼應付吐蕃?雖說我們並不怕吐蕃人,但吐蕃實力強大,朝廷如果連年作戰,對國家並無益處。”

武承嗣冷笑道:“依殿下之見,莫非還要將公主嫁給吐蕃人和親?”

沛王泰然自若道:“本王幾時這樣說了,只是覺得大國之間的關係,應該慎重處理,像你這樣隨便毆打吐蕃王子,只會引起無謂的戰爭。”

太平公主道:“皇兄,打吐蕃王子的是來歸附我朝的他國使臣,和二表兄何干?”

武承嗣朗聲道:“沛王殿下,你還不明白嗎,我朝與吐蕃人遲早有一戰,這是國家利益之爭,哪有什麼無謂的戰爭。”

沛王正要反駁,忽聽李治出聲道:“承嗣,如今吐蕃人攻佔了我朝的拔換城,朕想聽聽你的看法,他們是否真想與我朝開戰?”

沛王見李治一臉鄭重的詢問,顯然對武承嗣的看法極為重視,心中十分不快。

武承嗣微笑道:“陛下放心,吐蕃人並不想現在就與我們全面戰爭。”

“此話怎講?”李治問道,其餘人目光也皆看了過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