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王挑眉道:“這都只是猜測,就算態度轉變,那也需要幾年時間,那時我們早就控制高麗全境了。”

武承嗣淡淡道:“殿下太小看新羅人了,他們對兩國之間的關係比殿下看的更清楚,而且早就已經做好與我們決裂的準備了。”

李治皺眉道:“此話怎講?”

武承嗣凜然道:“就在不久前,新羅人借道給倭人,偷襲咱們的熊津地區。”

殿內眾人盡皆變色,李治急問:“熊津情況如何?”

武承嗣笑道:

“陛下不必擔心,新羅人的行為早就在我們預料之中,劉仁願將軍不僅擊敗了來犯的倭國人,還故意在鎧甲裡面穿新羅人的內服,倭國人以為是新羅人出賣了他們,兩邊發生內訌!”

蘇定方和劉仁軌齊聲喝彩,李敬玄和裴炎也面露微笑,李治向武媚道:“這劉仁願倒是一員良將。”

武媚點頭微笑。

大殿門外看守的千牛衛將軍王方翼忍不住向殿內瞥了一眼,心中感慨無限。

劉仁願曾是他的下屬,在遼東也不過是一員普通將領。

然而被周國公在這種場合上提上這麼一嘴,在皇帝、皇后和各大臣心中都留下深刻印象,將來前途自不可限量。

他自認為能力不在劉仁願之下,但因得不到機會,無法一展才能,心中極為苦悶。

武承嗣繼續道:

“如果我朝接受高麗歸降,則不用和新羅接壤,讓高麗和新羅各打各的,我們專心鞏固打下來的土地,等新羅攻滅高麗時,我朝興義師出動,奪回高麗領土,將易如反掌,這是第一好處。”

劉仁軌眸光熠熠道:

“按此謀劃,如果高麗歸附我朝,高麗人本土力量反抗就會弱上許多,左武軍和左驍衛可以提前回京,只用營州、幽州府兵鎮守高麗即可,朝廷負擔大減。”

武承嗣笑道:“這是第二點好處,而且我朝主力從遼東脫身,也不用受吐蕃人威脅了。”

李治微笑道:“果然是好處極多,那第三點好處是什麼?”

蘇定方大笑道:“等新羅攻滅高麗,我朝義師不僅可以收服高麗,還有了對新羅用兵的藉口了!”

武承嗣拱手笑道:“不愧是蘇公,這正是第三點好處。”

李治心情舒暢,吩咐道:“東福,快給各卿上坐,大家坐下說話。”

待眾人落座後,沛王笑道:“承嗣,你剛才只說了三點好處,還有兩點壞處是什麼?”

他瞧見李治已被武承嗣說服,便壓住脾氣,恢復了笑臉。

武承嗣淡淡道:

“如果攻佔高麗全境,必將與新羅人陷入長期拉鋸戰,為了對付本土反抗勢力和新羅人,朝廷必須屯重兵在高麗。屆時吐蕃人若是打過來,咱們才真正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而且還難以擺脫。”

沛王點頭道:“有理。”

太子哼道:“何止是有理,這才叫深謀遠慮!老六,你剛才還說接受高麗人歸附很可笑,現在才知道是誰可笑了吧。”

沛王躬身道:“皇兄教訓的是。”

太子走到武承嗣身邊,拍了拍他肩膀道:“表弟,你果真是國家棟梁,以後本宮要向你多多學習了。”

武承嗣笑道:“殿下謬讚了。”

繼續道:“我朝是應淵男生之請,進兵援助他。如今淵男生和淵男建和好,我軍實則失去了進兵理由。

這時候兵鋒雖盛,但缺少道義,縱然佔據高麗全境,也會遭受猛烈反撲,這是最後一點壞處。”

李治一拍御案,朗聲道:“承嗣,你的這條策略非常好,朕準了。”

武承嗣忙道:“回陛下,答應高麗歸附是李公之謀,薛仁貴將軍和契毖何力將軍也都聯名上奏,這是臣等四人的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