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龍標(第2/3頁)
章節報錯
劉夏一步三回頭的走遠。
孟時給劉建功遞了根菸。
兩人把煙點上,劉建功問:“這次來是?”
孟時說:“上次一起看的片子,要拿龍標了。”
劉建功說:“龍標是什麼東西?”
孟時吸了一口煙,說:“那片子大機率會變成電影。”
——
七月初孟時把素材傳到陸成康那邊,於是有了。
他之前沒有細想,以為負責給素材拉線編劇的陸端存懂青水方言。
直到不久前才知道字幕是河州老鄉,青華人文學院的楊衣幫忙弄的。
而前幾天孟時和楊衣見面,吃了頓飯。
她說自己準備幫運作影片公映許可證。
公映許可證就是龍標,有這個標誌意味著搖身一變成為院線電影。
總局有規定,院線電影拍攝前需要向省電影局提供劇本用來報備公示,取得。
有了拍攝許可證之後,電影才能正式開拍,如果沒有經過這項程式,未經備案公佈或立項批准的電影劇本不得拍攝,拍攝完成的影片不予受理審查。
從這項規定來看,都已經拍完,自然不符合龍標的獲取原則。
但孟時上傳的嗶站的並不是陸成康剪輯的那個版本。
陸成康的版本,畫面的整體色彩濃烈,除了主要事件,他刻意淡化人物個體的存在,用了大量孟時認為無意義的空鏡頭,樹、鳥,田野、遠山、鄉村全景穿插其中。
他這麼做直接導致敘事節奏緩慢、散亂,但也讓觀看的人有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間。
而孟時的版本正好相反,他聚焦的是人,主線就是圍繞劉夏的成長展開,裡面穿插最多的是孩子之間的玩鬧,剪輯風格凌厲快速,節奏明快。
兩人的風格差異,從配樂就可以清晰的感受到。
陸成康用的是樓三的。
風蝕,即風的侵蝕作用,指在風力作用下地表物質被侵蝕、磨蝕並被帶走的過程。
與之對應的是“鄉村的荒蕪無法阻擋”,兒童和老人在這種環境下,如遭風蝕。
&nmer”。
,講述的是小男孩和隔壁的叔叔去東京找母親的途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歸類是公路片。
如果讓孟時把自己剪輯歸類,他會將它也歸於公路片。
不僅是劉夏的成長之旅,也是孟時的心靈之旅。
就像裡,男孩和叔叔分別,問,你叫什麼名字呀。
大叔說,叫菊次郎啊,混蛋,快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