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橫穿園區的兩米來寬的河溝走。

劉建功工作的富達鞋業廠區外,停著幾輛上面有頂棚的三輪車在售賣早餐。

孟時要了一個白饅頭和一杯豆漿,又讓老闆弄一籠小籠包、茶葉蛋、牛奶放一邊,然後撥打劉建功的電話。

幾分鐘後。

劉建功領揹著書包的劉夏從門衛室旁邊的小門出來。

劉夏見到孟時有些興奮,飛跑過去,但臨到跟前停住,他突然不知道該說什麼。

“怎麼這麼沒口,喊人啊。”劉建功說。

劉夏輕聲喊了一聲,“叔”。

其實按輩分算,孟時管劉建功的母親叫姐姐,劉夏該喊他舅公,不過現在除了直系,其他基本都按年齡算。

孟時把早餐車上面的雞蛋包子牛奶遞給他,說:“星期天怎麼還上學。”

劉夏看了父親劉建功一眼,見他點頭,這才把東西接過去,說:“星期天補課,下下個星期六也補課,30號到7號一共放八天假。”

孟時見他們父子倆的互動,用劉夏奶奶的話打趣他,說:“來城裡上學快活咯。”

劉夏確實來市裡上學了,但快活嘛……

不說和其他本地同學的經濟差異、文化差異,就單單孩子對新環境,適應、磨合的過程,都不是一個月時間能填滿的。

果然劉夏見到熟人的興奮,隨著孟時的打趣退了去。

他捨不得奶奶,捨不得鄉下的小夥伴,捨不得狗子阿花……

以前一年難得見一次,時時想念的父母,如今真的在一起了,也沒了想象中的美好。

來城裡上學和他想的不一樣……

孟時看小子這幅表情就知道他沒交到什麼新朋友,伸手搓了搓他的腦袋。

劉夏把他的手拍開,沒有說話。

劉建功說,“他老是念叨家裡的狗。”

劉夏說:“阿花被劉浩的爺爺踢過……”

“你是來城裡上學的!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書讀不好,以後只能跟我們一樣!”劉建功打斷他。

他這是人前教子,傳統觀念上,這麼做可以讓孩子產生羞恥從而記住教訓。

但孟時覺得這種方式,更多是家長把話說給旁人聽。

就像現在,劉建功用這種方式讓孟時看到,孩子我有在教,我知道怎麼教。

孟時沒有說話。

劉建功看了看時間說:“去等公交車吧,別遲到了。”

劉夏看孟時。

孟時拍了拍他的腦袋,說:“什麼時候放學。”

劉夏說:“最後一節課大掃除,四點就好了。”

面對他期待的眼神,孟時說:“去上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