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買地(第2/2頁)
章節報錯
給程元卿姐妹倆買的成衣花掉十二兩,程時年和秦氏一人兩身尺頭外加一家人做裡衣襪子的尺頭,也花了二兩銀子,後來他們又買了二十斤白糖、十斤細面和十斤粗麵,再加上一些油鹽醬醋和生活日用。
為了做糖炒栗子,程元卿還讓程時年在鐵匠鋪定了一口大鐵鍋,鐵器在這個時代是很值錢的,這個也花掉了一兩銀子。
掰著指頭算算,一百八十兩他們這幾天一共花去了二十兩,還剩下一百六十兩!
程元卿算得高興,這下她也算是個小富婆了!
與大部分莊戶人家的觀念不同,程元卿認為靠攢錢是不能發家的,像他們家現在有了餘銀,那就該把銀子投出去,用銀子掙銀子。
但是投什麼好呢?國人思維,買房買地,最靠譜!
不過在這個時代的房屋似乎並沒有什麼升值空間,特別是永福村的房子。
大部分人家蓋新房都是自家人出人力蓋,家裡人力不夠的,也是先請同村的人過來幫幫忙,甚至連泥土匠人,很多都不需要,原因是大家覺得太拋費了。
這樣一來,他們家就不能買房子,買地,卻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過去老程家是有土地的,但是因為程時年這一房人的淨身出戶,他們並沒有分得老程家的土地。
永福村的村民們,吃的主食大部分都是自己田地裡的產出,因為沒有田地,程時年他們只能掏錢去買。
可糧店裡的米麵,明顯比不上自己種的。
程元卿有意買地,認為田地就算他們自己不種,也可以把田地佃出去,橫豎也是不虧。
“那這筆錢,咱們不如就買地吧?”程元卿提議。
“這個好,你爺知道了咱們買了地,指定高興。”程時年高興的搓著手答應。
程時年在田間地裡長大,雖然長大後靠能寫會算在城裡找了份賬房的活計,骨子裡莊戶人家熱愛田地的本性卻沒有變。
世代靠耕種生存的莊戶人家,對土地都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熱愛和眷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哪怕不用下地耕種的孩童也知道他們的吃、喝甚至穿用都來自於這片黃土地。
每到了莊稼快熟的時候,又是村裡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坐在大柳樹下談論誰家的莊稼長勢好、收得多,誰家的後生有幹勁,小小年紀就是莊稼把式之類的話,這樣的場面每一年在永福村都會如期上演。
在永福村田間地裡長大的程時年,也把對土地的熱愛從程老爺子身上傳承到了自己骨子裡。所以當程元卿提議買地的時候,程時年非但沒有拒絕,還有些蠢蠢欲動,恨不得現在就動身。
程時年在城裡住了這麼多年,多少也有自己的門路,很快他就找到一個買賣的田地的中間人,給拖了話過去,看看誰家有要賣的地,能離永福村近些的最好,他要買地。
車掌櫃夫妻聽到這個訊息也很樂意幫忙,紛紛託人打聽,終於緊趕慢趕,在他們一家人回永福村前,說是有兩塊田地不錯,要是程家真心想買,就去看上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