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6 朝政,完全由我把控(第2/2頁)
章節報錯
外還有一個有利的條件,就是黑旗軍的正統楊妙真同蕭文明交好,透過這方面的關係,也有利於培植在山東的勢力。
然而雖然有種種有利的條件,可是對於北伐山東,溫伯明總有一絲難以言說的焦慮和不安。
蕭文明的心情和他也有相似之處,因為他心裡明白,中國由古至今統一的王朝總是由北向南成功的,由南向北建立的,數來數去就只有一個大明朝而已,而建立大明朝的朱元章,從古至今又能有幾個呢?
不管怎樣,北伐的決定既然已經做下了,那就要不折不扣地實施,要是前怕狼後怕虎,淨做一些半吊子的活,往往反而會里外不是人,到頭來丟了西瓜、也丟了芝麻。
九月初九乃是黃道吉日,蕭文明選定了當天,從常州出發北伐。
選定常州作為發兵的起點,主要還是因為常州就在長江邊上,並且還有幾座渡口,從渡口順江而下,正好可以抵達山東,地理位置上是一個極佳的選擇。
當然了,蕭文明也帶有挑釁的意味。
之前蕭文明和皇帝發生的衝突,就是因常州知府之位而起的,現在我就選在常州誓師北伐,看你皇帝來還是不來。
皇帝總算還是來了,並且臉上看不出半點不悅之色,親自登壇拜將,封蕭文明為信義公拜北伐大將軍統領三軍,大小軍務可以便宜行事。
不管怎麼樣吧,皇帝的表面功夫做得還是到位的。
那麼蕭文明也要把表面功夫做足,一臉恭順的樣子,向皇帝叩頭告辭,這讓觀禮的文武群臣,無不心中感動,都覺得君臣內外一心,這一次北伐大業必然能夠成功。
殊不知蕭文明離開江南,心中也忐忑不安。
他和皇帝其實各懷鬼胎,也就是現在兩人面前都有一個同樣的對手,一旦這個對手消失,那麼恐怕這二人之間的矛盾就要爆發了。
對此,蕭文明還特意留了後手。
首先就是讓溫伯明出山,擔任桑淳元空下來的吏部尚書之職,並且跟皇帝說明了,如今大業未成,朝中不應設立宰相,但實際上就是用溫伯明來統管整個朝政,就是事實上的宰相。
以溫伯明的才華和智慧,擔任這個職務,可以說是綽綽有餘,各種明裡暗裡的政治鬥爭,溫伯明也能應付自如。
但是也要防著別人下什麼狠辣????????????????的招式,把溫伯明物理消滅了。
於是蕭文明特意留下了宋星遙,讓她隨身保護溫伯明,並且蕭文明已經把話說鐵了:“只要你宋二小姐在,溫先生就要在;你宋二小姐不在了,溫先生也要在!”
第二條就是讓姐姐蕭文秀和妻子董婉青,嚴守臨海屯。
保障前線的物資供應還是其次,首當其衝的就是要保證臨海屯、臨海港以及東山村的絕對安全。
這是蕭文明的大本營,也是最後的退路,要是有個閃失,蕭文明寧可放棄北伐大業,也要回兵來援。
因此,臨海屯要被看管得彷彿鐵桶一樣,無論朝廷有任何名義,都不許放一兵一卒進入臨海屯。
第三條就是在海外的捕魚島,將在高麗已有重任的戴建平立即回到捕魚島,籌備倭國軍隊進駐捕魚島的事宜。
倭國人包藏狼子野心,雖然戰鬥力不俗,但是這次北伐的行動蕭文明並不想讓他們參與,不過是作為後援而已。
不過,一旦戰事不利,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那也只能動用這些沒什麼人性的倭寇了。
沿長江的行動,蕭文明不知進行過多少次了,這一次的行動除了規模龐大、意義重大之外,其實同之前的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進行得也十分順利。
蕭文明這一次一共點起蕭家軍兩千人、川南十三家狼土兵五千人,南湖屯等地的江南屯田兵五千人,精挑細選過的朝廷禁軍五千人,前前後後加起來有兩萬多人,分乘一百多艘大船,順著長江浩浩蕩蕩,便朝江北山東道而來。
這樣大的軍事行動,不可能瞞過江北康親王的耳目。
他也想直接破敵於水上——不管自己水軍的實力和蕭文明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反正無論如何先打上一打。
因為這樣的收益實在太大了,只要能夠擊破船隊,那麼船隊上所有的軍隊,就將葬身魚腹、全軍覆沒,一個也不會剩下。
只可惜他這樣的計劃也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