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疏遠的宗室,皇家自然不能顧及到,只把他安排在西北的偏遠小縣裡,當一個世襲的縣公。

因此這個趙宗,對當今皇室沒有任何的感恩之情,反而會萬分感謝蕭文明能夠把他提拔出來。

把他提拔到皇帝這個至尊之位,這個平素趙宗連想都不敢想的地位,幾乎可以說對他有再造之功,說一句

“再生父母”,也是大差不差。因此對於蕭文明趙宗肯定是感恩戴德,在可見的將來是絕對不會背叛的。

當然,皇帝對蕭文明忠誠,最重要的原因是皇帝本身是沒有勢力的,必須依靠蕭文明的支援才能坐穩皇位,他又用什麼來反叛呢?

所謂的

“反叛”,恐怕不過是自取滅亡罷了……這其中的利害關係,與現任皇帝馬上要問出來的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聽這位馬上就要從龍椅上滾下來的皇帝問道:“趙宗,我似乎聽說過,可是他年紀得有五十來歲了吧?這麼大的年紀能當好皇帝嗎?”按照常理說,古代的權臣要立一個傀儡皇帝,通常是要立那種年紀小的小皇帝——最好是還在襁褓裡的——那麼全程就可以任意擺佈。

但是蕭文明卻沒有欺負小孩的習慣,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立一個年紀大的。

“皇上,天下還沒有太平,皇帝過於年幼無知並非社稷之福。趙宗此人為人老成,雖然不是什麼開拓之主,但是守成問題還是不大的。皇上也不要擔心他年老體弱。只要他當不了皇帝了,自然可以退位,到時候再立一個合適的,也沒什麼大不了。”好傢伙,看樣子蕭文明是把廢帝皇帝當成過家家了。

說立就立,說廢就廢,看樣子比過家家還要容易……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皇帝已經沒有半點脾氣了,甚至只能感謝蕭文明手下留情——至少立的還是一個正經的宗室成員,血統明確,而不是隨處找個野孩子伸手一指就讓他當皇帝了……儘管蕭文明,也確實足夠有這樣的權柄也就是了。

皇帝已經被蕭文明任意拿捏了,接下來的事蕭文明叫他做什麼,他就只能做什麼。

而蕭文明要他做的就是立刻離開國清寺去水月庵,因為那座尼姑庵裡住著太后,皇帝要向太后表明:自己甘願退位,接下來對皇位的處置都是合法合理的。

這麼許多日子以來,皇帝離開國清寺的機會不超過五次,今天終於可以從這個四方天裡走出來了,雖然做的是一件,絕對不會讓他感到愉快的事。

但是塵埃落定,居然讓皇帝感受到了一絲輕快和愉悅。只可惜他的愉悅並沒有持續多久。

他剛走了沒幾步,身後便尾隨上了不少京城洛陽的百姓,他們是來看皇帝的熱鬧的。

並且還不光只用眼睛看,嘴裡還囉囉嗦嗦的,說什麼當皇帝的沒有當皇帝的樣子,蕭文明立下了那麼大的功勞,皇帝還要聯合著戎羌的部落頭領,暗中謀害他——這可真是自毀長城、自尋死路!

原來是溫伯明別有心機,蕭文明找皇帝談話的時候,他就已經將皇帝做下的醜事公之於眾了!

蕭文明剛剛對戎羌,打下了史無前例的大勝,幾場儀式辦得轟轟烈烈,就是在百姓心中威望最為崇高的時候,皇帝搞了這麼一出窩裡鬥,怎麼能夠得人心呢?

況且皇帝還是有前科的。當年的第一名將戴鸞翔,雖然並不是直接死在皇帝的手上,可說到底也是因為遭到了皇帝的嫉恨,好端端的統兵元帥當不成了,被下到了皇城司的監獄裡才會有機會遭了奸人的暗算。

皇帝走在隊伍的最前面,身後和兩側跟著的百姓是越來越多,百姓口中的咒罵也是越來越難聽。

皇帝什麼時候被這麼多人罵過?面子早就掛不住了,悄悄放慢了腳步,等蕭文明趕上來,在他耳邊低語道:“蕭愛卿,朕走不動了,能否給我安排一頂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