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主角——總要姍姍來遲(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是把這些失地農民徹底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讓他們成為蕭文明所建立的生產貿易鎖鏈上的一環。
這些人剛剛擺脫了農民的身份,生產技能不會很強,讓他們立刻到工廠裡做工肯定不行,那就讓他們負責運輸和物流,腦子靈活一點或有一技之長的,可以安排在商隊裡——要麼做在陸上馬倌、要麼在船上做水手。
愚笨一些的,就把他們安置在各處的工廠,或者原料產地,賣一把子力氣當個搬運工還是可以的。
這些人有了一份正經工作,也產生了相應的價值,便讓其服務的單位發給他們一份工資,用這些錢買吃穿用度的各種東西,也是自食其力。
至於他們吃的糧食。
一方面蕭文明在國內大型水利、引入優良品種,不斷地提高糧食產量。
另一方面,就是大量從國外採購。
大齊國周邊的各國,除了高麗國之外,都是產糧大國。
雖然這些國家普通的百姓也都十分貧困,但是糧價也很低,蕭文明花高價向其採購一些糧食,自然不是什麼問題,順帶著可以提高一下這些國家的糧價。
反而有一種增加當地農民收入的作用,也算是功在海外了。
蕭文明代表了大齊朝的官方。
官方都在推進海外貿易,那麼民間的外貿行為,朝廷就非但不會加以阻止,反而要大力鼓勵,甚至支援大齊國的百姓到國外去定居,這也是一種比較溫和的殖民行為了。
有時候出海的大齊國的百姓,同當地土著發生了摩擦,這時蕭文明就會毫不掩飾地護犢子,派出自家的遠洋艦隊,去教訓一下那些不知死活的猴子,讓他們知道中原王朝不管姓甚名誰,都不是這些蕞爾小邦能夠惹得起的。
就這樣,蕭文明經過了一年多的整頓,大齊國的國力已經得到了很大的回覆和上升,蕭文明終於可以有餘力,去做一件可以名垂千古的大事了。
北擊戎羌,消滅大齊國邊境線上最後的威脅!
這一件事情是遲早要做的,蕭文明的心腹們也早有預期,並且看著國力蒸蒸日上,軍力也在不斷增強,他們早就意識到此舉勢在必行,已是箭在弦上了!
尤其是戴松,聽到這個訊息更是無比的興奮,立刻就表示要主動請纓擔任前鋒官。
蕭文明卻有自己的計劃。
北擊戎羌,那是一件不容有失的事業,一旦有個閃失,想要再恢復元氣,再次出征恐怕就得是幾年以後的事了。
人這一生一共有幾個幾年?
這個險蕭文明冒不起。
倒並不是說信不過戴松,只是這樣重大的責任,蕭文明更想要親力親為。
於是蕭文明便擺出了自己的部署——由他親自率領精兵北出戎羌,而讓戴松坐鎮中原洛陽,穩住朝局,同時做好增援的準備。
戴松一聽這話就急了。
他爹戴鸞翔同戎羌打了一輩子的仗,雖然是勝多負少,其中也不乏大勝,但是總體而言,是處於被動防禦狀態的。
如今戴松眼前赫然擺著一個可以主動出擊的機會,那就不只是在替自己建立功勳了,而簡直就是在告慰先父的在天之靈!
戴松是一個極其孝順之人,當年戴鸞翔死在他的面前,已經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了。
如果再錯失這麼一個機會,戴松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的。
戴松把話都說到這種程度了,蕭文明根本就無法拒絕,只能讓戴松隨從自己一道行動北伐戎羌,而讓楊妙真在國內坐鎮,穩定大局。
可是楊妙真也不留在洛陽,並且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此次北擊戎羌,必須萬無一失,蕭文明身邊沒有一個武林高手可不行。
並且她楊妙真是個女人,並且又是黑旗軍反賊出身,在外作戰不成問題,但是要是留在朝廷中樞,就難免引來別人的不滿。
於是蕭文明無可奈何,便把留在朝廷中樞的新軍的軍權,交給新軍教頭林丹楓,又讓溫伯明在北伐期間多留心一下軍事。
需要在朝廷中樞留足忠於自己的軍隊,那這一回北伐,蕭文明所調動的力量就不足了,需要更多地調動更多其他方面的軍隊了。
因為在茫茫草原上行動,別說是戰勝對手了,很多時候就連對手在哪裡都不一定能找得到,只有讓熟悉草原環境的人作為先鋒嚮導,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獲勝率。
而什麼人對戎羌草原最熟悉呢?
當然就只有戎羌人自己了,而偏偏就有那麼兩支戎羌人是聽命於蕭文明的——比格胡和塔帕姆這兩支部落——蕭文明必須全數調動他們的人馬了。
比格胡原本是戎羌草原東部邊緣的一隻小部落,而塔帕姆就是最近一兩年才剛剛成立的新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