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皇帝?不如送外賣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所謂的大業績,就是將之前中原收容的災民和難民以及叛亂的百姓,全都集中到了關中地區,隨即要將它們重新安置到河套地區。
上百年以來——特別是野驢嶺慘敗之後——大齊朝廷已經基本放棄了對河套地區的控制權,那裡早就成了遊牧民族聚居的地區,中原百姓通常是不願意去那裡定居的。
然而蕭文明組織起來的這些人,都屬於是在中原混不下去的,外加蕭文明也許諾他們不少優惠的措施和待遇,並且他本人已經在大齊朝內打出了說話算數的名聲。
因此這些百姓才肯咬著牙、硬著頭皮去河套地區落腳駐足。
至此,蕭文明已經完成了一項十分了不起的偉業——一百多年來,中原王朝,第一次向外拓寬疆土!
完全可以說是再一次樹立了中原百姓的民族自信心!
因此帶著這個豐功偉績,蕭文明凱旋迴到洛陽的時候,雖然沒有經過事先的組織,可百姓依舊是夾道歡迎,一睹這位年輕的權臣加名將的風采。
蕭文明立下這樣大的功勞,好訊息瞬間就從洛陽發散出去,短短的時間之內就傳遍了整個國家。
被蕭文明軟禁在國清寺裡吃齋唸佛的當今皇帝,雖然就在洛陽城中,卻因為訊息閉塞,反而是比較晚才知道的。
聽到這個訊息,皇帝對蕭文明是服氣的。
他完成了趙氏皇族幾代人都沒有能夠完成的成就,這份功用既屬於蕭文明本人,其實也屬於整個國家。
因此皇帝把蕭文明招來了國清寺,提出了一個自己的想法,就是立刻在太廟祭祀,告祭大齊朝的列祖列宗:我朝的子民終於取得了對陣宿敵的完勝!
皇帝提出這個提議的時候,可以說是熱情洋溢並且發自肺腑的。
然而蕭文明的回答卻給他當頭澆了一盆冷水:「皇上這麼激動做什麼?我們不過打了小小的一個勝仗,戎羌的隱患尚未去除,恢復的也不過是之前所丟掉的土地,值得這樣誇耀嗎?」
蕭文明這話說得不很客氣,但其實已經給皇帝留了些面子了,因為他真實的想法更加不客氣。
蕭文明心裡想的是——這一場勝仗是我姓蕭的打下來的,你們姓趙的一個皇帝、一個王爺,沒有立下半點功勞,反而還拖了些後腿,現在還舔著臉居然要給老祖宗報功……
是誰給了你們臉嗎?
就是要報功也要報到我臨海屯的祠堂裡去,還輪不到去太廟祭拜你趙家的先祖!
皇帝又一次吃了個癟,不過他的話還沒說完。
「蕭愛卿志向遠大,乃是社稷之福。不過愛卿既然有功,就應當賞賜。愛卿現在已然是公爵了,雖然我朝沒有加分異姓王的規矩,卻可以為愛卿破一個例,不但要加封王爵,還要加九錫。一切的禮儀儀仗都同朕這個天子,一模一樣!」
加九錫這個業務,蕭文明雖然沒有見過,卻也十分熟悉,基本上是歷朝歷代想要篡權的臣子,所必須執行的規定動作了。
王莽、曹操、司馬昭等等仁兄,都幹過這出……
這些人很大意義上也算是成功者了。
雖然結局各不相同,在歷史上留下的也都是罵名,不過篡權奪位的嘗試,要麼確實成功了,要麼雖未成功,但是給子孫鋪好的道路。
蕭文明對皇權沒有任何的尊敬。
他雖然沒有加冕皇帝——甚至連王爺都不是——但是權力早已被他拿到了手裡,要不要正式完成篡權奪位的流程,只不過看他的心情而已。
就蕭文明這麼個地位,別說是加九錫了,就是穿上和皇帝一模一樣的龍袍、戴上一模一樣的冠冕,都只是一句話的事。
但是這一次蕭文明要玩點
不一樣的,又或者說加不加九錫,對他來說根本就無所謂。
於是蕭文明滿不在乎地說道:「皇上,無論是平定康親王的叛亂,還是驅逐戎羌的入侵,那都是我做臣子的本分。就為這麼一點小小的功勞,就要如此厚賞微臣,微臣心中不安。恐怕也會有其他的人嫉妒,還請聖上收回成命。」
蕭文明說話做事總是這樣出人意料。
加九錫這種崇高的榮譽,他居然就這樣輕輕巧巧地拒絕了,並且用的理由,居然還是怕別人嫉妒……
蕭文明這人,從頭到尾,什麼時候在乎過別人的看法?
這讓皇帝不知如何應對,也只能假模假式地說道:「蕭愛卿功比天高,這樣一點小小的封賞,恐怕朝中也不會有蜀中之犬作仗馬之鳴……」
「皇上。這話正是臣要說的。國內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微臣等所做的,也不過是一些補救而已。說起來也沒有什麼功勞。其實皇上與其說要加封微臣等人,不如追究一下其他官員的責任,看看如今的亂象到底是由誰造成的?」
蕭文明最後那一句話,頓時把皇帝一肚子的話全都堵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