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兩個部落的首領頗有才幹,又得到了蕭文明的支援,發展十分迅猛,已然成了戎羌草原上數得上的強大部落。

尤其是塔帕姆,原本不過是一個奴隸而已,在烏蘭通布大會上取得了名號,又得到了蕭文明的大力支援,短短時間之內,就從一窮二白的起點白手起家,已經同比格胡旗鼓相當了。

並且蕭文明還特意將這兩個部落安置成鄰居,讓他們互相競爭、互相牽制,在相互的內耗過程中,就難以形成對中原的威脅。

這兩個部落能夠生存和發展,可以說全靠蕭文明的扶持,因此蕭文明有令召他們來洛陽會見,他們二話不說,便點起可靠的護衛,拿上精心準備的禮品,立即從戎羌草原東面起程,趕來了大齊朝的國都洛陽。m.

這一路,因為有蕭文明事先送給他們的通關文牒,因此比格胡和塔帕姆走得十分順暢。

尤其是原本因為各方勢力交錯而難以通行的河套地區,已經完全成為了中原王朝的天下——實際上就是蕭文明的勢力範圍。

有了蕭文明的允許,這兩路人馬自然是走得暢通無阻一馬平川。

比格胡和塔圖姆,現而今都是一方諸侯了,可以不把朝廷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但是蕭文明的面子他們必須是賣的。

臨到洛陽城下,他們並不敢大大咧咧地直接進城,而是先在洛陽城外三十里的通濟區碼頭住了下來,專門派人進城通報,得到蕭文明允許之後,才敢進入洛陽。

這又是一件轟動全城的大事。

蕭文明平定叛亂凱旋,渭水河邊大破戎羌、得勝而回,都是舉行了盛大的儀式的。

這一次,又是戎羌兩個極有實力的部落,向朝廷——其實就是蕭文明本人——朝貢,更是一件難得一見的盛事。

因為直接用武力打服別人固然困難,可是讓別人心悅誠服地過來朝拜進貢,更是難上加難。

而蕭文明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就完成了這兩大壯舉,的確是足以值得誇耀了。

並且蕭文明也絕不是個低調的人,儀仗和排場當然是儘可能的奢華,也事先通知比格胡和塔託姆,讓他們打起精神,拿出草原上強大部落的威風來,堂堂正正地進入洛陽城。

要知道,越是強大的對手肯屈服於自己,就越是說明自身的強大。

然而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入城儀式,卻不見蕭文明本人的蹤影,這讓人感到奇怪。

蕭文明是個隨性的人,可並不是一個愛遲到的人。

他故意缺席,當然不是因為睡過頭了,而是有著自己的理由。

因為他這個主角的姍姍來遲,勢必有一場極富戲劇性的大戲要表演,而這場大戲的觀眾並不是普通的京城百姓,卻是文武百官、當今皇帝以及康親王。

外邦朝貢這麼重要的事情,當然是要在皇宮內舉行的,蕭文明特意把皇帝和康親王從被軟禁的國清寺裡“請”了出來,重新來到了他們闊別已久的皇宮,重新開放皇帝原先舉行大型典禮儀式的乾清宮。

皇上再次高坐龍椅之上,康親王則在一旁侍立——好一副兄友弟恭的假象!

金階之下,按照品級肅立著文武百官。

比格胡和塔帕姆根據蕭文明事先的吩咐,各帶著一名親隨進入了乾清宮,抬眼望去卻未見到蕭文明的身影。

除了蕭文明之外,他們誰都不認識,也不願意搭理,別說是行跪拜之禮了,就連客氣的話都懶得說一句,使用戎羌話問道:“蕭爵爺在哪裡?”

皇帝聽不懂戎羌話,便只能讓禮部的通譯官代為翻譯。

那翻譯官聽這兩個戎羌部落首領講話這樣不客氣、這樣直白,一時半會兒也猶豫不決,不知道是不是要把他們的話直接翻譯出來。

但是轉念一想,就算翻譯出來了,得罪的也不過是皇帝而已,自然由蕭文明替他墊背,並且蕭文明這人氣量不小,不會因為這種事情,懲處他這麼個小官的……

於是那翻譯官抖起膽子,毫不修飾地將那兩個戎羌人的疑問翻譯了出來。

其實皇帝也覺得奇怪,這麼重要的場合蕭文明居然不在,一定又是在搞什麼鬼花樣。

皇帝心情當然不會痛快,卻拿蕭文明無可奈何,只能讓翻譯官代為回答:“蕭爵爺另有公務在身,一時無法分身出席。朕是天子,兩位頭領,有什麼事儘管可以跟朕說。”

比格胡和塔帕姆交頭接耳了兩句,又對那翻譯官嘰裡咕嚕地吩咐了一番話。

翻譯官照例直接翻譯。

於是等傳到皇帝耳朵裡的,是這樣的一番表態:“蕭爵爺既然不在,那麼我們也無話可說。就先回去了。等爵爺什麼時候回來,再什麼時候覲見好了。”

皇帝真是氣得牙齒癢癢,蕭文明不給他面子也就罷了,連戎羌這樣的蠻族都不給他面子!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