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微不足道,蕭文明並沒有放在心上。

對他而言,整理從江南過來的軍隊和物資才是更重要的事物。

江南那邊有的是蕭文明,可以絕對信任的,並且極有才能的屬下,在他們的組織之下,江南的海量物資,便如同長江的江水一樣,源源不絕地透過運河運送過來。

從江南運送物資最經濟實惠並且高效的辦法還是走水路,讓物資和人員在運河邊上登船上岸,然後滿載的漕船便可以經過運河,抵達洛陽城下。

而蕭文明這邊只要採取軍事行動,投入主力部隊,想辦法拿下洛陽城郊的漕運碼頭就可以了。

只可惜江北運河年久失修,又經過了這一場為期一年多的戰亂,江北運河不少地方都已淤塞擁堵,無法行船,同江南的水路溝通也就此被打斷了。

因此蕭文明的物資只能透過水路運到長江邊上,然後就要立即卸船,走陸路經潼關再送到洛陽城外。

勞心費力不說,路上的損耗也極大,屬於是事倍功半的那種。

今日又有一堆物資送到了前線,原本這是稀鬆平常的事,可當時的戴松卻興沖沖地跑了過來,對蕭文明說道:「爵爺物資又來了,請你過去看看!」

蕭文明正在無所事事的時候,正在打瞌睡,伸了個懶腰,緩緩站起身來:「這麼小的一點事情,小戴將軍也要叫我去看嗎?照舊儲存好不就行了?」

戴松一邊說,一邊臉上洋溢位了微笑的表情。

戴松雖然年紀不大,但是身經百戰、城府頗深,蕭文明也猜不透他微笑的背後是什麼意思——不過相信戴松是絕對不會害自己的。

因此雖然是接收物資的小事,蕭文明也肯親自走一趟。

等到了地方蕭文明才知道,戴松叫自己去可不是為了迎接這一批的物資,而是迎接押送物資的人——而這一位押糧官,正是蕭文明亦師亦友的好朋友溫伯明!

蕭文明大喜過望,卻又覺得很懷疑:「溫先生,什麼事讓你親自來跑一趟?」

溫伯明現在幾乎掌管著整個朝

廷在江南的政務,幾乎比宰相的權力還大,更是應當日理萬機,忙得不可開交,哪有空為了區區一筆物資,就親自來江北走一趟的道理?

沒想到蕭文明猜錯了。

只見溫伯明淡然一笑:「如今江南無事,我留在那邊,也不過虛度時日而已,還不如來江北幫蕭兄一臂之力!」

原來溫伯明才華橫溢、辦事幹練,蕭文明離開江南的這大半年時間,北江朝廷中樞以及江南山東等地的官場,已經被他徹底盪滌了一遍。

那些官員只要是能力不足或者品行有缺點,全都被他撤換下來,這其中既包括朝廷原有的官員,甚至還把手伸向了蕭文明新任命的一批官員。

也就是溫伯明既有蕭文明的支援,也有蕭文明的信任,並且還是已故的宰相衛玉章的關門弟子,具有無可匹敵的政治資源,所以才能大刀闊斧地進行這樣的重新梳理,否則勢必要形成新一輪的黨政。

就像崇禎皇帝死後的南明一樣……

被溫伯明這樣一折騰,效果也是顯著的。

他更換上去的官員大多是貧寒的書生,書生意氣尚未消退,還有心替國家替百姓做些事情,最關鍵的是沒有背景,也尚未染上迂腐的習氣。

一時之間江南官場為之一新,是大齊開國以來僅見的清明場面。

整頓好了吏治,民生當然也大有改觀,一切百業待興、生機勃勃!

再加上現在雖然是戰爭狀態,但是蕭文明並沒有搜刮江南以獲取軍餉,而是控制戰爭的規模,以臨海屯為中心的貿易體系運轉正常。

這個體系所賺取的金銀,足以供給規模並不龐大的軍隊的用度。

而臨海屯的各項事務,則由蕭文秀、董婉青等人牽頭包辦,不需要溫伯明費神。

因此已將官場引入正確軌道的溫伯明,果然在江南的確是無事可做了,要做也不會是查漏補缺而已。

雖然他總是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什麼「仙雲野鶴」,但是真的閒下來他又耐不住性子了,便到關中來幫蕭文明出謀劃策,兼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