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的確是關係到曹瑞身家性命、關係到南湖屯前途命運的大事。

只可惜蕭文明現在沒有謀士溫伯明在身邊,也給不出萬全的良策,只能提供自己的建議:“朝廷有旨,咱們不能不去……但也不要那麼著急,一路上慢慢地走,先看一看情況再說。”

好一個慢慢地走,一下子就把摸魚行為合理化了。

從東南去西南,山高水長,一個月能走到也很正常,走上個一年半載的也不意外,走得快了、慢了的,只能算不可抗力,也不算違抗旨意。

曹瑞心領神會,將蕭文明的建議默記於心,便拜別出來了。

多虧了有蕭文明這條建議,才能讓他在不久的將來,還能見到蕭文明的面……

曹瑞走後,蕭文明越想越覺得不對勁,總覺得是要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了。

怎奈何現在事情發生的核心地帶是在雲南四川那裡,和蕭文明離了有十萬八千里。

這年頭又沒有電話、沒有網路,想要知道那裡的情報還是得靠人來傳達。

那好吧,不是派你康親王去四川募兵了嗎?那我在四川也有人!

於是蕭文明就讓出生於四川金刀門宋家的宋二小姐宋星遙,帶著自己未成親的夫婿戴松回老家去一趟。

名義上說的好聽:是讓戴松去提親去了,隨身也攜帶了蕭文明送給他的大量的金銀珠寶作為彩禮,可實際上卻是去打探康親王在那邊的作為的。

要是這兩人一旦發現了有不同尋常之處,他們兩個就要立即趕回來,替蕭文明應對這一場危機。

戴松和宋星遙雖然年輕,卻都有十分豐富的經歷。

特別是宋星遙,這兩年在蕭文明的身邊經歷過不少大事,身上野性和志氣未脫乾淨,但是做事卻要成熟了許多、也穩重了許多,再有戴松管著她,這回放他去四川回家是絕對不會出問題的。

然而他們不出問題,別人卻會出問題,出問題的人便是那位皇帝眼下十分器重的親弟弟——康親王。

宋星遙和戴松離開東山島,只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匆忙趕回來了。

要知道,此去四川往返在路上的時間就得二十多天,他們還得回去完婚,可見他們是剛剛抵達四川,既沒停留也未做休息,便馬不停蹄的回來了,給蕭文明帶來了一條極其重要的情報:康親王在四川一手遮天,以整頓軍事、募集兵力為名義,將四川的文武官員幾乎掃了一個遍!

老的官員被裁撤下來,朝廷新任命的官員,沒有康親王的手令,卻不能上任,空出來大量的缺額,便由王府的人暫時代理。

這樣一搞,康親王入川不過三四個月的時間,整個四川就幾乎被他全部掌握了!

宋家原本是四川的武林界的名門大戶,同官場也頗有交往,更有幾個家族裡的子弟考取了武職,在川中地方當著大大小小的武將。

康王爺這一回整頓也波及於他們,可以說從宋家得來的情報,是再準確也不過的了。聽到這樣的情況,蕭文明又陷入了沉思:康親王趙希,這是想要幹什麼!

他問戴松:“小戴將軍,令尊在世的時候,也執掌軍務多年,可曾有過這樣的做法?”

戴松是少年英雄,遠非一介武夫可以相提並論。

對於蕭文明地問題,他心裡早就有了答案:“怎麼可能?將軍領軍在外,兵權在握,總會受到朝廷的猜忌,若非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是絕對不會越級干涉地方的政務,更不會隨意撤免官員的。而任命新的官員也是為了防止瓜田李下,通常會避免任用自己的親信,以免引來朝廷的非議。”

戴鸞翔活著的時候,就是一個異常謹慎小心的人,他的做法有時顯得過於迂腐,但也體現了一種官場的風氣。

但是康親王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大肆任用親信,掌握一審的軍政大權,那麼所指向的目的只有只剩下一種可能了。

“小戴將軍,你說康親王會不會造反?”

戴松只有當著蕭文明的面才會直抒胸臆。

他用力點了點頭:“康王爺這麼做,我想來想去,就只有造反一途,才能夠收場了。他要是不造反,反而不合情理……”

這還只是推斷而已,又過了幾天,確切的資訊就傳來了。

蕭文明不是讓接到命令的曹瑞慢慢地行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