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康親王,反!(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還真聽話,從江南到四川,急行軍二十天左右的路程,他愣是走了一個來月,過了許久才姍姍來遲,來到四川。
可一入川,卻發現周遭的空氣十分異常,一打聽才知道,對於受詔命來平定南詔之亂的江南軍隊,康親王一仗沒打,便讓他們的主官先表態。
若是願意把隊伍打散了並交給康親王指揮的,就可以加官進爵,原地升官一級;若是表示不願意的,則當場被軟禁起來,所轄的軍隊同樣會被打散了編制,散到各處。
這幾乎就是在為謀反做準備了!
曹瑞來到四川,剛聽到這樣的訊息,還沒見康王爺的面呢,便當機立斷扭頭就走。
他自己是個什麼情況,曹瑞自己心裡明白。
無論是在平定白炎教叛亂,還是在抵禦戎羌入侵的戰役之中,曹瑞就和康親王打過不少次的交道。
但在那時,曹瑞要麼是聽從毅親王的號令,要麼是戴鸞翔的麾下,要麼就跟蕭文明站在一條戰壕裡,從來就不是跟康親王穿一條褲子的。
如今康親王擺明了是要造反了,像曹瑞這樣的經歷和背景,康王爺是絕對不會重用的——哪怕曹瑞表忠心表得再積極,也只會被康親王認為是在故意示弱而已。
更何況他手下南湖屯的兄弟,也是曹瑞仿效蕭文明的做法,一把屎、一把尿帶出來的,才具有現在這樣的戰鬥力,又怎麼可能輕易打散了交給別人?
因此曹瑞當機立斷,索性就不告而別,哪怕被告一個臨陣脫逃的罪名,無論如何也要把南湖屯那麼多的兄弟帶回來,可不能一不小心就成了反賊了。
果然,曹瑞的走,成了一劑有效的催化劑,讓康親王意識到:自己的計策有提前敗露的可能性。
於是他也毫不猶豫,於當年五月五日,在四川渝州誓師祭旗,宣佈當今皇帝是矯詔自立為君,竊取神器凡二十年,現在他康王爺要奉先帝遺詔、又奉太后懿旨,這就要消滅奸賊,恢復大齊本來面目。
康親王造反幾乎是曹瑞前腳走,他後腳就做了。
由於江南的軍隊大部分都已被抽調走了,康親王從四川順江南下,一路完全沒有抵抗力量,幾乎暢通無阻。
曹瑞現在剛剛回到洋湖,按照他的推測,康親王大概已經殺到金陵城下了!
康親王朝西的行動軌跡讓蕭文明更加感到恐懼和吃驚。
如果這位親王在取得兵權之後,第一件想要做的事情是北上關中攻打洛陽的話,那麼他臨時糾結起來的兵力,大機率是會消耗和折損在大散關以及洛陽城牆之下的。
就算沒有全軍覆沒,那也會成為整個朝廷的公敵,被四處趕來勤王的軍隊蠶食鯨吞乾淨。
可是康親王一路順江攻擊江南地區,這擺明了是想佔有全天下最富庶的地區,一步步鞏固根據地,鞏固自己的地盤,實現同大齊朝廷的分庭抗禮,然後等到雙方的實力此消彼長,自己佔有優勢的時候,再一舉北伐成功。
能有這樣的戰略定力以及長遠的眼光,並且還有兌現這種戰略眼光的正確手段,無疑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想到這裡,蕭文明禁不住感慨起來:“康親王的行動倒也有條有理,要是被他奪取了金陵城,那麼江南的半壁江山便被他奪去了,朝廷想要平定這場叛亂,恐怕沒有那麼容易了,”
戴鬆寬慰道:“金陵城固若金湯,素來有‘南京’之稱,城防不遜色於國都洛陽,康親王想打,怕也是沒有那麼容易就能打下來,爵爺怕是多慮了吧?”
蕭文明一點也不多慮。
幾人正在說話間,南湖屯的一個兄弟駕著快船,從岸邊飛馳而來,遞上了兵部傳來的軍令。
軍令寫得很明白,是要調集江南道、福建道等地還聽從朝廷號令的軍隊,立刻趕到金陵城下,同康親王展開決戰。
到時援軍雲集,金陵守軍也趁機出城,一場決戰下來,必然能將康親王徹底消滅在金陵城下。
兵部的軍令屬於水到渠成,下達命令的時候,根本就不考慮什麼保密措施。
一來是要讓康親王知難而退,自行解除金陵之圍;二來則是要儘量地廣而告之,儘可能多地調集起官軍。
因此軍令應該是發給每一個屯田所的,其中當然包括南湖屯和臨海屯。
在朝廷的印象裡,蕭文明應該已經去了高麗了,所以兵部的這道軍令,理應是發給臨海屯現任的千戶蘇志玄才對,和蕭文明神通廣大,卻也看到了。
然而收到這封軍令的蕭文明,卻忍不住大罵:“這是哪個混蛋開出來的命令?其罪當誅!老子恨不得現在就剁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