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趕忙拱手打斷他的話:“什麼爵爺不爵爺的,都是唬人的。任將軍是我的恩人,我怎敢在你面前做大?將軍是從金陵城逃出來的吧?金陵那邊到底是什麼情況?別人的話我信不過,還請任將軍如實相告。”

任當思的確是從金陵城裡逃出來的,可他卻不是怯敵畏戰,而是朝廷從兵部派下來的兩位官員,執意要金陵城內的軍隊出城迎敵……

軍令如山,任當思雖然覺得不妥,卻也只能帶著金陵城中挑選出來的精兵,硬著頭皮出城野戰,卻不想被康親王避過鋒芒讓他們撲了個空,而康親王的主力,反而趁著金陵城防空虛的時機,一舉攻破城牆攻入了南京城。

任當思見狀大驚,趕緊率兵回頭,可這時城牆已然被康親王所佔領,原本金陵的守軍不得不從外頭攻擊城牆……

這怎麼可能攻得下來?反而被康親王一陣反擊,殺的大敗,只能倉皇逃跑。

而江南道集結起來的其他軍隊,結局也好不到哪裡去,同樣被康親王各個擊破——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

康親王自從佔領金陵城之後,迅速肅清周邊,並且改金陵為舊稱“南京”,並且開倉放糧、發榜安民,大有要另立朝廷的意思。

任當思見康

(本章未完,請翻頁)親王根基已牢,知道光憑自己絕對沒有辦法再拿回金陵城,便只能一路收容殘兵敗將,一路敗退到了蘇州城,想再靠著這座蘇州城,同康親王再拼一拼,等著朝廷平叛軍隊的到來。

任當思的這一番舉動,雖然稱不上有多麼高明,但也中規中矩,沒有犯任何的錯誤——除了過於信任朝廷這一點以外……

如今朝廷這個風氣,任當思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當得起他領的那一份金陵遊擊將軍的俸祿了。

只是對於任當思要堅守蘇州城的打算,蕭文明不以為然:“任將軍,蘇州知府湯光耀那邊,他已然想好了,只要康親王來過,他就要開城投降……”

“這怎麼可以?姓湯的既然是個軟骨頭,不如咱們立刻當他拿下,接管蘇州防務!蘇州城防完整,河道縱橫是可以守一守的。”

“不、不、不。”蕭文明解釋道,“投降是我建議湯光耀這麼做的。康親王攻下金陵城之後,首要的目標就是我蕭文明,打蘇州不過是順手而已——打得下來就打,打不下來就不打,投不投降的也就那麼一回事兒。湯光耀讓出蘇州城,反而能分散康親王的兵力,反正他也遲早是要攻打我的。”

“原來是這樣啊……”任當思聽了個半懂不懂。

他畢竟只是個武將,而且算不得有多麼出色,同蕭文明固然無法相提並論,同戴松也是不可同日而語,對於蕭文明的策略他無法完全理解,但是對於蕭文明的信任他還是有的。

“那麼蕭爵爺要我怎麼做?我手下還有這些人馬,能使得上勁。”

所謂的“這麼多人馬”,不過是一路收容敗兵將,將將湊滿的兩三千人而已。

這幫人已經成了驚弓之鳥,別說上陣殺敵了,或許平地裡起了一聲驚雷,就能把他們嚇得魂飛魄散、當場潰敗。

然而此時此刻,能有一隻還帶著些許血性的隊伍,就已經很難得了。

於是蕭文明說道:“任將軍既然有心一戰,那麼可以先到臨海屯去。屯子雖然已經不是我的了,但那邊我好歹也還能說得上話,也有足夠的補給和堅固的工事,任將軍和這些弟兄到那邊去,遲早會有用武之地的。”

任當思無可奈何,也只能聽從了蕭文明的意見,與蕭文明一道行動,向臨海屯的方向趕去。

如此這般,蕭文明手下又多了一隻兩三千人的隊伍,並且一路之上,隊伍還在不斷的擴大,雖然其戰鬥力極其有限,但是有總比沒有強。並且如今形勢緊迫,需要爭分奪秒,蕭文明帶著他們一路日夜行進,兼程趕往臨海屯,只要不走到一半潰散就已經阿彌陀佛了,根本就來不及進行訓練。

就這幾個人,先這樣吧……

再次踏上了熟悉的土地,可一切都已經物是人非,這話不但是對蕭文明而言的,對剛剛接受臨海屯的蘇志玄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