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情況,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這一百人,蕭文明也不嫌他們人少,便叫林丹楓帶起這支隊伍,跟著自己一道行動,等關鍵的時候他們可以作為一支奇兵,說不定就能發揮出其不意的作用。

帶上了這群武林高手,蕭文明正要離開姑蘇城,卻碰到了一大群從江南各處聚集到蘇州的富商。

他們都是搭著蕭文明的車,才發財,或者發了大財的,其中便有同蕭文明關係親密的大商人張好古、張大戶,於是一眾商人便將他推出來,向蕭文明提出要求。

他們的要求十分奇葩,就是請蕭文明不要離開蘇州城,就待在城中幫助湯光耀守城,其實就是保護他們從各處轉移到姑蘇城的財產。

所以說這些小商人,是沒有長遠的眼光的,尤其缺乏政治眼光,光想著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怪不得將來以資產階級為核心的運動,往往帶有明顯的侷限性和妥協性。

對於他們的要求,蕭文明當然不會答應,只說道:“你們放心,康親王還指望靠著你們建立根基呢,根本就不捨得殺你們。只要你們肯捐錢出來,助他發放軍餉、報銷軍費,立刻就會是康王爺的座上賓。你們怕什麼?”

蕭文明的話裡帶著明顯的譏諷的含義,而這些個商人也還算有點忠君愛國的骨氣。

挑頭的張好古讀過兩年書,說道:“爵爺這話叫我等無地自容。我們商人也是大齊的子民,與其附逆,不如甘願同爵爺一道離開……”

“呵呵。”蕭文明冷笑道,“有你這話就已經足夠了。其實跟著我一樣是要你們捐獻軍餉出來的,同樣是花錢,不如干脆留在蘇州城裡,也免得到處折騰了,我也是為你們好啊。如今國難當頭,你們要是隻肯拿些錢出來,別做跟著康親王將來也能位列臺閣的美夢,就夠了。要是到了關鍵時候,還能反戈一擊,就該我已經謝天謝地了!”

這個要求不難,張好古、張大戶及其他商人立刻答應下來。

半真半假地打發走了這些商人,蕭文明總算可以離開蘇州城了。

可是出城還沒走多遠,便遇見了一群官軍,只見這群官軍衣衫襤褸、狼狽不堪,顯然就是打了敗仗潰退下來的。

勝敗乃兵家常事。

原本在戰場上吃了敗仗是沒什麼好奇怪的,並且既然是失敗了,那敗成什麼樣子都正常,就算是上山落草為寇,甚至是加入叛軍,都稀鬆平常。

可看這支軍隊,在康親王勢如破竹,接連取得勝利,並且順利攻下金陵城的大環境下,雖然打了敗仗,但是還能夠保持建制不散亂,能夠收攏起兄弟們從戰場上退下來,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於是蕭文明就派人去將這隻隊伍的主請來說話。

不成想,來者正是蕭文明的老熟人任當思!

蕭文明趕往金陵城,其主要目的固然是想會一會康親王,但也想從金陵城中解救出他的幾個相熟的好友,其中就包括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任當思。

任當思是金陵遊擊將軍,因在江南到節度使的麾下,負有守衛金陵城的責任,因此金陵城破,任當思或許會捨生赴死、與城同亡,故而蕭文明雖然仍然牽掛著這位幫過自己大忙的將軍,卻也做好了他已經死了的心理準備。

可當他走到半路,聽到金陵城已經被攻破的訊息之後,也只能預設他已然為國捐軀,或者晚節不保,投靠了康親王,便無暇再顧及他了。

然而現在卻又在亂軍當中重見任當思,不由得讓蕭文明感慨萬分——可見老天有眼,尚未絕人之路!

而任當思看到蕭文明,更是感慨萬千。

這些年蕭文明幾乎每年都要派人去送金銀給任當思作為往來的人情,任當思也從朝廷的舉報當中聽到了蕭文明的戰功,知道當初那個只會躲在姐姐蕭文秀身後的蕭文明,已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搖身一變成了朝廷的棟樑了。

然而這些年,任當思軍務繁忙,蕭文明也是個大忙人,兩個人同時湊到當期並不容易,始終無暇到臨海屯去看一看,看一看蕭文明帶出的這支蕭家軍。

如今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在自己敗亡之時卻又遇到了蕭文明,並且看他所率領的人馬精神抖擻、威武雄壯,的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強軍,更是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作為一個看著晚輩成長起來的長輩,任當思真想勉勵和叮囑蕭文明幾句,可一想到蕭文明,現在已然是朝廷勳貴,皇上下旨欽封的侯爵老爺了,他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說了一句:“蕭爵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