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這兩位軍師也是後來才投奔康王爺的。一個姓董,叫董鴻儒;另一個姓馮,叫馮天羽。”

這幾乎是蕭文明捉到吳天川以後得到的最重要的訊息了,而唯有這條訊息才能讓他真正感到震驚。

董鴻儒是什麼人?自不必多言,他便是白炎教的教主——他竟然能去當康親王的軍師,那麼說明白炎教的勢力便也投奔到了康親王的旗下,順帶著董鴻儒糾結起來的那一支由黑旗軍、戎羌騎兵以及高麗人所組成的戰鬥力不俗的雜牌軍,自然也就歸了康親王了。

這兩個人算是蕭文明一直以來的對手,他們合流在一起倒也並不出人意料。

而馮天羽的情況就複雜了。

他是戎羌現任可汗達多名下某個部落的國師,雖然人是中原漢人,但其實代表了戎羌的立場。

他肯在康親王手下當個軍師,難道也說明康親王也得到了戎羌地支援了嗎?並且支援他的還就是戎羌的現任可汗達多!

???????????????這三股勢力合流一處,那能夠造成的破壞力可就太大了!

恐怕是真正,會產生可以動搖整個大齊朝的力量!

並且甚至有可能,建立一個全新的王朝。

雖然這個王朝借用了邪教的力量和外族的力量,可以說是得國不正、根基不穩,其國祚恐怕延續不了多久。

但問題在於,打算建立這個國家的康親王已經把蕭文明視為第一個要剷除的目標了,那麼蕭文明也就只剩下一個選擇——那就是幫著朝廷,鎮壓這一場席捲半個天下的叛亂,順帶著可以在這一場爭鬥當中積累自己的力量,或許還能取而代之,獲得真正可以逐鹿天下的能力!

如今聚集在蕭文明身邊的人,恐怕沒有哪個對於當今這個朝廷有多少的忠誠了。

原本戴松耳濡目染,從小得到其父戴鸞翔的言傳身教,是想做大齊朝的忠臣孝子的,奈何這個作死的朝廷不給他機會,現在也徹底站到了蕭文明的這一邊:“爵爺,這回朝廷遇到了大的麻煩,咱們與其幫助朝廷剿滅叛亂,不如袖手旁觀從中取利,不知爵爺有何見解?”

蕭文明意味深長地含笑點頭:“小戴將軍的意見正合我意,只是現在康親王已經佔了先手,並且有了外援,就怕朝廷經不起他的三板斧。我的意思還是把訊息通知給朝廷,讓他們派兵過來同康親王鬥一鬥,鬥個你死我活才好呢!”

“那樣也好。”戴松想了想,“京城洛陽那邊我熟,送訊息的事兒就由我去辦吧!”

蕭文明搖搖頭:“那怎麼能成?這種小事不用勞煩小戴將軍,更何況我現在應該在高麗國,不應該說話的。可別到時候朝廷昏了頭,不想著怎樣剿滅康親王,反而想著怎樣來對付我。這個訊息我自然有名正言順的人替我來傳達。”

蕭文明想到的人便是蘇州知府湯光耀。

在離開蘇州城不遠,就取得一場大劫之後,蕭文明見好就收,立刻返回了蘇州。

蕭文明毫無疑問是湯光耀現在最大的靠山,他去而復返,湯光耀當然開心,要不是城外現在危機四伏,他恨不得親自出城來迎,寒暄招呼起來也是滿臉的笑容,都快把蕭文明供起來了。

蕭文明卻道:“湯大人可別高興的太早了,我可有個壞訊息要告訴你——康親王王已然攻下了金陵,下一個目標便是要攻打你的蘇州城!”

聽了這話,湯光耀雙腿一軟,癱坐了下來:“這可如何是好?康親王勢力大、兵力強,就連金陵都被他打下來了……我這小小的蘇州城,怎麼能經得起他的攻擊?”

“有道是好漢不吃眼前虧,沒想到你湯大人也是位好漢,還想著守城,不容易。我就教你一招好了,不知你願不願意聽?”

湯光耀當然要聽了,從椅子上“騰”地一下彈了起來:“還請爵爺賜教。”

“好!我教你的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你可聽好了:只要康親王過來攻打蘇州,你呀,趕緊開城投降!”

“投降?那可不行,那可不行!我是朝廷命官,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怎麼能夠開城投降呢?”

“表忠心的話,你還是緩緩再說吧!我的話還沒說完,你急什麼?我看你也沒有幾斤忠心,不過是怕康親王萬一不成事,朝廷清算起來,你說不清楚罷了,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