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朝廷裡能夠執行這樣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的威望,並且還實際掌控過軍隊的,就只剩下康親王一人了,或許皇帝對他的這個親弟弟的忠誠心以及用兵的能力沒有多少信心,但是死馬當活馬醫也就只能這樣了。

蕭文明聽到了這個訊息,更是認為朝廷不得不釋放自己就只在眼前。

因為康親王用兵的伎倆到底有多少,蕭文明一清二楚。

當初的那一場洛陽保衛戰,要不是蕭文明力排眾議,公然違抗命令,自己採取行動,又冒著風險,首次使用火炮,才能勉強取勝。

否則要是按照康親王的指揮,恐怕大齊國的外圍抵抗力量已經被全部殲滅了,戎羌直接攻打洛陽城牆,便會毫無阻礙,能不能打下洛陽城是一回事,然而關中大地所受到的迫害,絕對要比現在更加嚴重千百倍。

因此蕭文明認為,以康親王為將,朝廷的失敗就在眼前,馬上就不得不請蕭文明出山主持抗敵大計。

而等到那時,蕭文明就會像救世主一般出現在大齊朝天和當今皇帝面前,並且順利將達多可汗率領的戎羌人馬趕出去,那他也就有了同皇帝和衛玉章談判的資本了。

然而一切卻與蕭文明所預料的背道而馳。

行動自由的宋星遙不久就傳來了前方的戰報,戰報居然說,康親王同戎羌作戰,居然連戰連捷,一連同戎羌交戰十二次居然十二次全勝,大振朝廷計程車氣,皇上也十分高興,接連下聖旨表彰。

蕭文明聽到這個訊息,甚至都認為是宋星遙搞錯了。

康親王有幾斤幾兩,蕭文明心裡這桿秤再清楚不過。

應該來說他在所有的宗室之中,多少是個人才,讓他率領大約五六千人馬,評定一些亂民、剿滅幾個土匪還是可以勝任的。

但是率領著並不十分精銳的禁軍,同戎羌草原上的精銳騎兵對陣,肯定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

這樣的任務,別說是康親王了,就連蕭文明也未必能夠保證全勝,就連海內第一名將戴鸞????????????????翔活著的時候,這幾仗也肯定打得戰戰兢兢、險象環生。

可康親王偏偏就贏了……

而且根據宋星遙接連幾天傳來的戰報說,康親王率軍不但把戎羌趕出了關中平原,甚至趕出了青嶺防線,一直追擊到河套地區,因為覺得危險才率軍順利凱旋。

並且在返回洛陽的時候,也順利無事,將剩餘的人馬一個不少地帶了回來。

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這還是不到一年前,蕭文明用上了火炮這種跨越時代的力量才將將打了一個平手的戎羌軍隊嗎?

難道他們換了一個可汗——從原本武功卓越能夠統一戎羌草原的達利,換成了一個才能遜色並不多的達多——他們的戰鬥力就呈斷崖式下降了嗎?

顯然不可能。

那麼總不見得是大齊朝的軍隊的戰鬥力有了飛躍一般的提升?

又或者康親王取得了超能力,並且還是那種類似於一拳超人那樣橫掃天下的超能力?

這顯然也是有夠荒誕的。

然而這樣荒誕的情況就發生在蕭文明眼前——就當蕭文明被軟禁一個月的時候,康親王率軍勝利凱旋。

這一回朝廷大張旗鼓,開啟正南面的朱雀門,浩浩蕩蕩地舉辦了一次獻俘儀式,皇帝親自出動,在京的皇親勳貴以及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全都參加。

甚至皇帝示威一般地叫被軟禁了的蕭文明也一同前去,讓他也親眼看一看,這大齊朝中還有其他能打的將領,並不要看你蕭文明的臉色!

而能夠參加這一場獻俘儀式,也並不意味著皇帝對於蕭文明的氣已經消了。

蕭文明雖然站在勳貴的隊伍當中,可是一左一右卻站了兩個,身上帶著爵位的御林軍的將領,背後還有馮海峰這個皇城司的主事——三面包圍,讓他動彈不得。

而康親王春風得意,卻在儀式的過程當中顯得異常謙遜,全程低眉順眼,乖的就好像一隻小貓咪。

所以說,人和人之間的悲歡,並不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