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一條計策也並不新鮮。

當初戴鸞翔被困的時候,蕭文明也想過要使用,只是戴鸞翔深明大義,寧可自己身死也並沒有採納。

然而蕭文明卻沒有那麼多傳統禮教的束縛,用也就用了,只可惜苦了中原的百姓,太平日子還沒過滿一年,就要再次接受戎羌的鐵蹄蹂躪了。

蕭文明思前想後,現在也的確是無奈之舉,便親筆寫了一封書信,讓宋星遙趕赴戎羌草原,將書信交給達多可汗,請可汗出兵。

不過蕭文明在信裡也寫明瞭——這一回南下中原,希望只用小股部隊騷擾而已,眼下還不到改朝換代的時候,就是大軍南下,也無法攻破洛陽。

其實蕭文明心裡也明白,達多剛剛做上草原可汗的位置不過大半年的時間,屁股底下的坐墊還沒捂暖呢,根本就沒有力量發動大軍南下,破壞力應該是有限的。

事不宜遲,宋星遙拿到蕭文明的書信之後,便立刻啟程,去見過董婉青一面,又拿了不少盤纏之後,便離開京城,就近買????????????????了一匹好馬,緊接著就遠赴戎羌草原去了。

戎羌人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並且各個部落之間並沒有嚴格的上下統屬關係,想要在蒼茫無際的草原上,找到戎羌可汗達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幸好蕭文明所託得人,宋星遙精明能幹,並且還有一段行走江湖的經歷,用了足足十天時間,總算是順利地找到了達多可汗,並且將蕭文明的親筆信交給了他。

達多看完書信,還沒回答,宋星遙就按照蕭文明的囑咐,直接將信搶了回來,放在火把上燒燬了。

做這種陰謀詭計之事,不管成與不成,首先要做到機密,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達多也十分理解,便讓宋星遙住上一晚,等第二天一早就寫好了書信,讓她立刻帶去洛陽。

宋星遙買的那匹好馬,經過了連續十天的奔波,已經累個半死,已然不堪驅馳了。幸好達多手裡有的是好馬,便從好的裡面再挑好的,直接送給了宋星遙兩匹。

尋找達多的時候,宋星遙不得不繞了許多冤枉路,可回洛陽卻可以徑直行動,只用了四天的時間,便已經趕回了洛陽城內蕭文明所駐紮的那一座軍營。

軍營之內,蕭文明等得心焦,安排宋星遙下去休息之後,便將達多的書信展開仔細

從信中的內容來看,達多同蕭文明的情誼尚在,只見他在信的開頭,就將大齊朝廷罵了一頓,罵他們有眼無珠、不認識忠良,先是害死了大元帥戴鸞翔,現在又要來害蕭文明瞭!

達多都看不下去,立刻就要派兵趕來洛陽,搭救蕭文明,並且還說了:蕭文明這樣的人才,大齊國無福消受,戎羌草原卻是一個可以大展英才的機會,蕭文明可以歸順達多,而達多則不以臣子相看,而是以朋友相待——大家平起平坐,若是有幸能夠奪得天下,情願與蕭文明平分。

前面的幾句話和後面的幾句話都是空的,只有當中達多承諾派兵來救蕭文明,這幾句是可以落實的。

只是蕭文明這時也犯了嘀咕,也不知蕭文明將戎羌的兵馬再次引入中原,是一招驅虎吞狼之計,還是一招引狼入室之計?

要是戎羌來了,卻賴在中原不走,那可如何是好?

只是苦了關中那麼多的百姓……

雖然如此,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蕭文明的身家性命都身不由己了,哪還能顧得上別人?

蕭文明一邊想,一邊將達多的書信又看了一遍,這才點起蠟燭,將回信放在火焰上,燒成一團灰燼。

蕭文明這一回來到京城洛陽,透過宋星遙所傳遞的書信,其中的每一項內容,都是可以殺頭的罪過,因此他沒有留下片紙之字,無論是去信還是回信,全都逐一燒燬了了事,只求不讓別人抓到一點八倍。

只可惜蕭文明百密一疏,又可惜溫伯明現在不在身邊,這封達多的回信裡,一個重大的破綻沒有被他看出來,才在不久的將來釀成了苦果。

而現在在蕭文明身邊幫忙出謀劃策的戴松,畢竟是個武人,並沒有那麼敏銳的嗅覺,只是從他本能判斷,戎羌騎兵行動迅速來去如風,????????????????恐怕就在不久之後就要再度入侵關中了。

蕭文明現在雖然被御林軍的重兵所軟禁,但是洛陽城內城外的訊息還是透過各種渠道不絕如縷地傳到了他的耳中,其中就有邊關,傳來的軍情。

戎羌果然蠢蠢欲動,正從他們早已佔領的河套平原地區,向青嶺一帶極速推進,顯然打算以京城洛陽為目標發起大規模的攻勢。

進展如此之快,給蕭文明打了一劑強心針。

蕭文明立即就派宋星遙出城打探情況,而宋星遙帶回來的資訊,又讓蕭文明感到高興,戎羌這一回似乎是準備來真的,來勢洶洶、人馬眾多,根據朝廷的保守估計,南下入侵關中的戎羌有一萬人以上。

這還是第一波,隨後趕到的還不知有多少人。

而朝廷則並沒有識破這是蕭文明的計策,已經撥人、派兵去抵擋戎羌了。

而這回派出的人選蕭文明也認識,是皇帝的親弟弟——康親王趙希。

朝廷派出此人,既是無奈之舉,也是唯一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