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大群人馬跟在蕭文明的後面,蕭文明都覺得不寒而慄。

要不是這群戎羌,互相之間互不同屬,並且有些之間還有積怨,人一多反而拖慢了行動的速度,否則就像這樣即被於蕭家軍的兵力也壓下來,蕭文明一定會被碾成粉末的。

雖然也有戴鸞翔部署下的層層堵截,但這些堵截也就比紙稍微厚了一些,稍微一捅也就破了,除了激怒敵人之外,只能起到不能說沒有的攔截、延阻作用而已……

這時候,蕭文明已經覺得誘敵的任務執行,自己應該得差不多了。

要知道,根據測算,關內的戎羌現在還能夠活動的總兵力,攏共加起來不會超過八萬人,而現在跟在蕭文明屁股後面的,就已經達到了三萬人之多。

簡單計算,可以說整體的誘敵任務,光蕭文明一個人已經完成了一半。

再加上戴松和其他部分的人馬,這一項任務是到了可以告一段落的時候了。

於是蕭文明不再四處誘敵,而是揮動全軍立即向洛陽城移動,同時也將屁股底下那些戎羌也引誘到洛陽城下。

洛陽城下,便是戴鸞翔所預定的進行決戰的戰場。

然而蕭文明的動作有些太快了,快得甚至已經超出了戴鸞翔本身的計劃。

當蕭文明正將敵人引向洛陽城下的時候,戰場的部署並沒有完成,事實上,戴鸞翔本人甚至都不在洛陽城外……

他正在親自赴青嶺放下,親自將防線上的守軍,全部調動到洛陽城周邊,而現在洛陽城周邊的守軍不能說全無戰鬥力,但是沒有戴鸞翔這根主心骨,想要抵抗戎羌,無異於痴人說夢。

若在這種準備還完全沒有做好的情況下,就把戎羌輪到洛陽城下,那就和引狼入室沒有任何區別了。

而蕭文明就將變成大齊朝的第一號奸賊,也將會成為中原民族頭等漢奸。

蕭文明可幹不出這種傻事,於是他在距離洛陽城還有一二百里的時候,便果斷改變行進方向,先遠離洛陽向北往青嶺方向移動,這樣戎羌也會跟著他的屁股後面向北方追擊。

那為什麼偏偏一定要是向北方轉向呢?

道理也很簡單,東邊就是蕭文明來的方向,西邊陣對著洛陽,南邊只有一條滔滔黃河,只有北方常年部署著戴鸞翔設定在青嶺的邊軍,應當還有一戰之力,那麼不往北邊跑,還能往哪邊跑呢?

偏就是這麼一跑,又讓戰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向北邊青嶺的方向拐過去不過二三十里的距離,蕭文明便正巧與一隻大軍打了個照面,幾乎撞了個滿懷。

這支大軍不是別處的人馬,正是戴鸞翔所率領的青嶺邊軍的主力!

原本這位大元帥去青嶺就是為了提兵南下,準備這一場在洛陽城下的決戰的,此時此刻此地與蕭文明會面,倒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這反而讓蕭文明心裡更加有底,畢竟有了戴鸞翔這麼一座大靠山。

於是蕭文明率領的五百蕭家軍一頭扎進了戴鸞翔的隊伍,找到這位大元帥,彙報了這兩天來自己的戰果:「戴元帥,這一回,我牽牛鼻子牽來了三萬多戎羌,就擺到了元帥的嘴邊,元帥要生吃還是要活烤,悉聽尊便!」

直到這時,蕭文明還是希望戴鸞翔能夠見好就收。

別的不說,就光把眼前這隻三萬多人的戎羌大隊人馬擊敗,甚至是全數殲滅了,然後嚇得其餘戎羌望風而逃,主動撤出關中平原,那也算是可以在皇上面前交差了。

然而戴文翔的心意極其堅定,就是要儘可能多的消滅戎羌的有生力量,三萬的人數雖然不少,但在戴鸞翔眼裡還算不上是一塊大肥肉,犯不著為了這一點利益,就提前開始決戰。

不過在這些敵軍身上,故意使一使誘敵之計倒還是可以的。

於是戴鸞翔略加思索,一邊請蕭文明先到後隊去休整,一邊則命令自己手下的青嶺邊軍就地擺開陣勢,準備迎接這一支戎羌大軍的來襲。

大齊朝內換了任何一支軍隊、任何一位將領,哪怕他手裡的人馬再多、實力再強,想要正面迎擊,那麼多戎羌騎兵,蕭文明都會打心眼裡替他捏把冷汗,並且絲毫不相信他能夠克敵制勝。

為您提供大神筆訥的《鐵血小千戶》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0599 微妙的變化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