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9 微妙的變化(第1/2頁)
章節報錯
蕭文明還在替戴鸞翔考慮長遠的問題,可這位大元帥顯然是心意已定,斬釘截鐵地說道:「既然皇上有旨,做臣子的必要盡心竭力,不久我便會頒下將令,十日之後便同戎羌決戰!」
趁著蕭文明也在中軍大帳的機會,戴鸞翔立即召集其手下所有的將領,一條條命令脫口而出,一場同戎羌的決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有限的時間之內,依靠著並不佔優勢的總兵力、絕對劣勢戰鬥力的軍隊,想要消滅對手,不能說是完全不可能,但也需要指揮者極其周全的佈置和極其精準的推算。
除此之外,還要有以及執行者不折不扣地執行,以及互相之間密切的配合。
幾項元素,可謂缺一不可。
戴文翔的命令:由蕭文明的蕭家軍和戴松率領的戴家親兵執行誘敵的任務,也就是要將在關內的戎羌儘可能多地吸引過來,吸引到洛陽城下,以便聚而殲之。
這是整個計劃的核心,也是最艱鉅、最難以完成和最危險的任務,這個任務,戴鸞翔除了依靠自家的親兵之外,便就只有蕭文明的蕭家軍值得信任了。
原因無他,又是因為這兩隻隊伍雖然人數不多,但戰鬥力極強,並且還給所有的將士都配備了軍馬,行動速度同戎羌不相上下,甚至更快。
就這樣,才能安全高效地完成誘敵的任務。
並且既然是誘敵,是一種戰場上的欺詐行動,那對演技也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只許敗不許勝——並且還要敗得真實、敗得可信。
戎羌人雖然沒有文化,卻都是軍事上的天才,想要在戰場上面騙過他們並不容易。
這便是第二條部署的由來。
指令關中的屯田兵以及兵部直屬的人馬,在洛陽城外每隔二三十里設下一道阻截,既然是戎羌來了,那就要進行攔截,但是攔截並不是堅守,只要同戎羌略一接觸,就要迅速敗退,造成中原軍隊不堪一擊,會被輕鬆突破的假象。
這其實也需要一些演技,但戴鸞翔並不擔心,因為這部分的人馬原本戰鬥力就十分糟糕,你就是引領他們抵抗,他們也根本抵抗不住。
屬於是「本色出演」了……
然後就是最終決戰的部署了。
由戴鸞翔親自率領大軍,在洛陽城下集結,先視情況,敗上一仗兩仗,讓戎羌以為名將戴鸞翔也不過如此,將其驕嬌二氣拉到極致,誘使其主動攻擊洛陽的城牆。
由城中的御林軍組織守城作戰,將戎羌的主力盡可能多地粘滯在城牆之上,然後先前示弱的戴鸞翔再次集中兵力,給予其最後的致命打擊,便可大功告成了。
戴鸞翔是大齊第一名將,領軍作戰恩威並施。
「恩」的一方面先不去談它,在眾將之中,他則具備毫無疑問的威望
他的命令傳達下去,帳中大小將領,紛紛拱手應和,沒有一個人敢提出反對意見。
也就是戴鸞翔了,他將各方面的任務考慮的十分周全,就連如何執行都有詳細的說明,那這個將軍們就是想提意見,也提不出來啊!
但是帳中唯有蕭文明是客人,私底下還是能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的。
「戴元帥的策略倒的確是極佳的策略,可要實現這樣的策略,我們卻需要步步小心,一點錯也不能犯。只要犯下一點小錯,那就是引狼入室,風險太大了啊!」
戴鸞翔也很無奈:「時間如此緊迫,要打的仗又那麼難,也都只有如此了……不過戴某自信,只要一切按照計劃執行,便不會有差錯。」
蕭文明負責誘敵的任務,是所有行動的前導,因此他便先行一步,往洛陽東面前去尋找和引誘戎羌的主力去了。
因為這一回戴鸞翔是下了決心了,要在這一場決戰當中,儘量可能多地消滅戎羌的兵力。
因此,只要是看到了榮昌的騎兵隊伍,無論是在何處、無論是什麼時間、無論是哪部分部落的人馬,蕭文明不由分說,先讓林丹楓和宋星遙率領手下幾個馬術嫻熟、武藝高強的子弟,先去打他們一下,把他們引誘過來再說。
然後就仗著自己子弟兵胯下的戎羌戰馬,要比正宗戎羌人所騎的更加精良的優勢,撥轉馬頭,便立即向洛陽城的方向移動。
並且跑得不快不慢,就讓戎羌看得到,卻抓不住、也打不著……
蕭文明這樣的行動,在大齊朝眼裡當然是作戰靈活、進退有序。
可在戎羌人的眼裡,就屬於遇到了一群打了就跑的無賴。看來這群草原上的漢子還是太單純了一些,只知道惹了自己的,必然要報仇血恨,殊不知一張圍獵自己的大網,已經徐徐展開了。
就這樣蕭文明吸引過來的戎羌人越來越多,到最後已經放風箏似的,在他屁股後面,拖行了有四五萬之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