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這一回,明顯是情報傳遞發生了失誤,襲擊過來的黑旗軍壓根就沒有多少人,滿打滿算也就二三百人的樣子,根本不可能是李全的主力。

這讓蕭文明好生失望,不過有句成語叫做“來都來了”……

來都來了,教訓他們一下也未嘗不可。

蕭文明照例擺開陣勢,先高聲警告他們幾句,見黑旗軍無動於衷,仍舊狂奔而來,便正要準備四殺,誰知這幫傢伙騎著快馬,偏轉了方向居然擦著蕭文明就離開了……

這就奇了怪了。

難道是這幫黑旗軍的傢伙,不想跟蕭文明直接發生對抗,而是要直接去打劫那些富戶嗎?

不對啊,就算他們一時能夠避過,可終究是要下馬的,到最後也逃不過蕭家軍的追趕。

就算他們動作再快,真的把東西搶劫到了自己手裡,拖著、揹著、扛著那麼多的金銀物件,還想突破蕭家軍的防守,簡直就是做夢。

黑旗軍的戰鬥力並不算特別強,那也是相對於蕭家軍和戎羌鐵騎而言的,實際上要比尋常的官軍強悍得多。

那些幾乎只知道種田,不知道打仗的屯田兵,更是無法同黑旗軍相提並論。

而黑旗軍的大小頭目,則大多戰場經驗極其豐富,因為率領一隊沒有穩定補給的雜牌軍,還要能在官軍的層層圍剿、長期圍剿中存活下來,沒有豐富的戰鬥經驗,那怎麼能行?

戰場上這麼簡單的邏輯道理,他們不可能不懂,行動居然這樣反常,肯定有其背後的理由。

蕭文明越想越是覺得奇怪,正巧他身邊有兩個武林高手,於是他便讓林丹楓和宋星遙二位施展武功,抓來隊伍中領頭之人,定要問個明白。

這兩人當然不負眾望,彷彿比賽似的,一人提了一個黑旗軍的人過來。

這兩位都是蕭文明的老熟人了,且不說之前就和蕭文明打過交道,光是為了打劫逃難百姓的事情,蕭文明就曾驅趕他們過兩回。

因此他們毫無疑問知道蕭文明有多少能耐,蕭文明當然也知道他們已經被自己打怕了,因此問起話來便毫無忌憚:“我說你們兩個有完沒完?這回來了又走,整的是什麼妖蛾子?”

這兩位仁兄居然也不拿蕭文明當外人:“爵爺,你快走吧,戎羌人打過來了!”

“戎羌?打過來了?在哪裡?”

“就在後面!”

這兩位仁兄隨手向後一指,偏偏他們指的方向還都是相反的……

大約是他們光顧著逃命,已經分不清東南西北的方向了,他們自己都弄不明白戎羌是從何處打來的。

蕭文明更是一頭霧水:“這樣吧,你們也別空口說白話了,你們在前頭領路,我要去會會戎羌人,”

“那我們可不敢!”這兩個傢伙,顯然被嚇得不輕,死活不肯前頭帶路。

蕭文明反覆逼問,急了,他們卻說:“蕭爵爺要與戎羌作戰,也不用忙著去打他們,只要留在原地,他們或許就打過來了!可咱們兄弟卻不願意打戎羌人,蕭大人、蕭爵爺,您老就行行好,放我們走吧!”

黑旗軍大多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可這兩個人卻害怕戎羌到了這種地步,也不知李全到底是怎樣練的兵,就帶出這麼一幫廢物。

就這樣的廢物帶在身邊也沒有用。

並且蕭文明對於戎羌的來向已經有了大體的判斷,便將這兩頭冤种放走了。

其實戎羌從哪裡來的很好判斷,不就是從這夥子黑旗軍逃跑的方向過來的嗎?

這幫人已經被戎羌人嚇破了膽,肯定是逃得越快、越遠越好,而最快、最遠的也就是相向的路徑。

於是在這眨眼之間,原本出發時對付黑旗軍的任務,轉眼就成了同戎羌交鋒,戰鬥的性質一下就變了,要求也必然跟著提高。

因此蕭文明不敢再像對付黑旗軍時那樣大大咧咧了,一邊派人去潼關上報信,一邊命令手下的兄弟全都披掛齊整,做好迎戰戎羌的準備。

黑旗軍的那兩個仁兄說:蕭文明只要待在原地,自然會有戎羌鐵騎打上門,可以來一個以逸待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