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打劫,但也是有些選擇性的,至少不去劫掠普通的百姓,而是專找那些富商地主之流下手。

這樣做,既不至於損了黑旗軍忠義之名,又大大提高了打劫的效率,畢竟打劫一個窮人和打劫一個富人所花費的時間是差不多的,但明顯後者的效率要高得多。

劫富濟貧,這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具有先天合法性的非法活動。

那是因為古代生產力如此低下,科技水平也不高,想要從芸芸眾生當中變成一個有錢人,靠的無非就是“剝削”二字——富人當中,大多數是惡霸地主、是貪官汙吏、是不法奸商,打劫他們純屬替天行道。

《輪迴樂園》

雖然蕭文明也算是有錢人當中的一個,但他賺錢靠的可不是掠奪,也不是剝削,因此對於黑旗軍這種劫富濟貧的行為,蕭文明原本還是頗為欣賞的。

可是現在的情況又不同往常。

按照後世的說法,那叫主要矛盾已經轉移了——由原先的廣大農民同地主之間的階級矛盾,轉化為中原同戎羌之間的民族矛盾。

在這種主要矛盾的指引下,那就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去對抗戎羌才對。

就比如說那些個地主富豪,他們要是肯拿錢出來犒賞軍隊、招募鄉勇、購買軍器,那也算他們還有些良心,錢沒有白賺。

要是他們投靠蠻族,甚至當了漢奸,那就純屬他們作死了,對於漢奸不但要奪了他們的錢財,還要殺了他們的狗頭,踩上一隻腳,叫他同時不得翻身,就連親族朋友也要連坐!

因此為了對抗戎羌這一個進來的主要目的,對於這些個富商,蕭文明能幫還是要幫一把的。

現在先幫他們算是一筆前期的投資,等到了要籌措軍餉的時候,必然要他們狠狠的吐一口血出來。

但是對於李全,蕭文明雖然同他有仇,但目前也還是個可以爭取的力量,那就稍加阻止,讓他們不能如願也就是了,不必大加殺戮,以免激化矛盾。

於是每逢有滯留此處的黑旗軍搶劫百姓,蕭文明總是將“蕭”字大旗高高揚起,擺出極為浩大的陣勢,大張旗鼓地趕來將他們趕走也就是了。

蕭文明蕭家軍的威名,原本在同李全作戰之時,就已經在黑旗軍中傳開了,因此每每看到蕭文明的旗號,那些正在搶劫或者意圖搶劫的黑旗軍,便會聞風而逃,做鳥獸散。

但是蕭文明就這點人馬,顯然無法照顧到全部百姓,當然他這也不是他的目的,只要讓黑旗軍和李全時刻感受到蕭文明的存在,並且知道蕭文明其實已經饒過他們一馬,也就足夠了。

有時候蕭文明也是挺感嘆的。

很多情況下,外敵入侵之前,內部總要爭鬥一番,這幾乎成了每一場類似事件的固定套路——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攘外必先安內”嗎?

有時候,“攘外必先安內”未必正確,但更加錯誤的是,既攘不了外、又安不了內,兩者連一點也做不到,那就等著內外交困的局面吧!

情況如此反覆三天,局勢一直沒有大的變化,而隨著潼關關門之期越來越近,等著進關的百姓也越來越少了。

直到這一天,局勢突然間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這一日,蕭文明照舊在潼關之外巡視,聽說有一對黑旗軍正在急速從北向南賓士而來,速度極快,看樣子不懷好意,似乎也有搶劫百姓,做最後一筆無本生意的打算。

原本被蕭文明收拾了那麼多回,黑旗軍看到“蕭”字大旗,就跟老鼠見了貓似的,而蕭文明現在就在潼關底下,行蹤十分明顯,這夥子黑旗軍又怎麼會貿然過來招惹蕭文明呢?

蕭文明第一個想法,便是李全被自己欺負慘了,想要集結重兵,一舉將蕭文明擊敗,那她李鐵槍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活動了。

既然李全有這麼個打算,那對於蕭文明而言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你不就是想打嗎?那就打呀!

可別打到一半又跑路了,這回非打個你死我活,分出高下不可!

於是蕭文明一邊派人去通知潼關的王將軍,一邊則率領起蕭家軍的全部人馬,按照前頭預警的方向疾馳而去,要同李全他們撞一個滿懷,打亂他們進攻的節奏,以有備而擊不備,又可以多佔有一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