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6 防波堤(第2/2頁)
章節報錯
聽了這話,蕭文明禁不住皺緊了眉頭。
這就是戎羌的可怕之處,戎羌草原除了沒法上馬的老弱婦孺,基本上可以說是全民皆兵,雖然常備的兵力遠遠及不上大齊,但是一旦動員起來,就可以立即同大齊朝的兵力不相上下,並且戎羌齊兵善於騎射,戰鬥力又要超過大齊朝的人馬。
因此總體而言,大齊處於戰略上的被動局面,想要從戰術上扭轉這種被動局面,又談何容易?
但是不管怎樣,總也不能舉手投降。
蕭文明既然已經答應了戴鸞翔,送走了戴松之後,他便集結舉全軍,急速向潼關挺進。
既然是協助潼關作戰,那是必然同潼關的主將事先聯絡一下的。
潼關的主將蕭文明有過一面之緣,這位將領姓王,原本也是戴鸞翔一手帶出來的,又因為戴鸞翔總領北方防務,潼關防務自然也是在他的職責範圍之內。
因此蕭文明知道的情報,王將軍知道的也差不多,也知道戎羌即將南下,直奔潼關而來。
故而他聽說蕭文明奉命前來助戰,頓時就喜出望外,趕緊邀請蕭文明進關休息。
如今軍情緊急,蕭文明在趕來潼關的路上,就已經發現了戎羌的個別吃後正在中原偵查情況,這些個綽號,蕭文明一旦發現,他們便立刻叫林丹楓和宋星遙將其捉來,準備探聽一些情況,誰知這些事後都是榕江人,並不通漢語,而蕭文明的謀士,溫伯明雖然初,通融槍語言,但是對這些個口音極重的戎羌話,實在是難以翻譯,大約知道的也就是戎羌正準備大舉南下而已,你沒有得到什麼有價值的情報。
但是情況緊急已是迫在眉睫了,這一點不可質疑。
於是蕭文明問王將軍:“戎羌眼看就要攻過來了,不知將軍有何打算?”
戎羌攻打潼關,潼關如何防禦守備?
這已經是一項日日都在演練的工作了,因此王將軍的對策十分簡單,幾乎已經程式化了。
“回爵爺,很簡單,我已做好了堅壁清野的準備,關上的人馬,也都枕戈待旦,積累的軍糧兵器,足夠抵禦一年有餘,應當不成問題。”
“很好。可是關下的百姓呢?戎羌的人攻不破潼關,便會拿他們撒氣,這些百姓豈不是要遭殃了嗎?”
王將軍也很無奈:“可是我兵力有限,又沒法主動出擊,只能堅守不出……百姓遭殃,那也只能怪戎羌狠毒兇惡,末將能有辦法?”
蕭文明提醒道:“將軍說的固然沒錯。可是潼關之下,也有不少權貴之家,多與朝廷中的大佬有來往結交,有些甚至還是親戚。他們就是死了,朝廷中的眾臣告將軍一個,袖手旁觀,任由百姓慘遭屠戮的罪過,不知將軍如何應對?”
這話把王將軍嚇了一大跳。
看樣子,在大齊國當一個武官還真是難做,你不去堅壁清野,萬一被戎羌攻破了城池,那肯定是你的罪過;可即便是守住了關隘,卻讓那些有權有勢的蒙受了損失,那你同樣沒有好果子吃。
因此出於自身前途命運的考慮,王將軍決定:“那不如這樣,我就命令潼關開門三天——最多隻有三天時間——三天之內,可以讓關下的百姓進關來避難。一過三天,城門立刻關閉。戎羌騎兵來去如風,我首關有責,不可能讓關門長期開著啊!”
王將軍已經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然而就是這看上去頗具人性化的措施,最後卻釀成了大禍……然而這時無論是王將軍還是蕭爵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蕭文明只是覺得一味堅守未免太過被動,不是他喜歡的作戰方式。
於是他建議道:“王將軍,你是潼關的主官,鎮守城池是你的職責,不過我看你兵強馬壯,單憑自己一己之力同樣能夠守住潼關。不如這樣,我仍舊留在關外,負責偵察戎羌的動向。遇到小股部隊,先幫你驅趕了;若是遇到戎羌的主力則趕緊過來報警,你也好提前有個準備。不知王將軍意下如何?”
能有這樣一支強力的隊伍,幫助自己充當防波堤的角色,王將軍自然是十分歡迎的。
然而蕭文明的身份特殊,是皇帝都看得重的人,又和戴鸞翔極有交情,萬一他死在潼關之下,皇帝要是怪罪起來,王將軍自己也沒法往外開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