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9 盯著老狐狸的飼養員(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就不必了吧!要從江南道挑選人馬重新編練,不知要花多長時間。皇上的旨意是要我等迅速敉平白炎教的叛亂,皇命不可違啊!就不要費那麼大的功夫了吧。老夫看蕭文明和蘇州府的人馬雖然疲憊了一些,可是銳氣還沒有減。他們是所有官軍之中,最早和白炎教正面交鋒的,再讓他們深入福建作戰,也算是打個有頭有尾、善始善終了。”
其實毅親王解釋這麼大一段話,已經是很給桑淳元面子了。
統籌平叛的旨意,是皇帝下達給毅親王的,又不是下給你桑淳元的,毅親王想從江南道調兵、調多少兵、調哪些兵,也無非就是向你通知一下而已,難不成還需要你的批准嗎?
道理就擺在這裡,規矩也擺在這裡,讓桑淳元根本就無法反駁。
也不敢反駁……
因此這時候有桑淳元也只能無奈地表個態:“毅親王既有此意,那卑職也就謹遵王命了,至於後勤保障的事宜……我江南道歷年積攢的錢糧還有一些,可以先拿出來充作軍餉,等完事之後再跟戶部銷賬即可。”
“桑總憲不虧是老臣工啊,果然想得周到。這原本就是大功一件了,至於上陣殺敵的戰功——冰是的兵、人是你的人,老夫不過是借用而已,我們就對半分如何?”
桑淳元怎麼敢跟毅親王分功勞?
聽到這話真可
以說是誠惶誠恐。
蕭文明看了這一幕,心裡真是說不出的爽快:平日裡那個起居八座、人五人六的江南道總憲桑大人,在毅親王的揉搓下,成了一隻毫無還手之力的嬌弱的小白兔,這就很有趣了。
不過桑淳元這人辦事倒還算得力,他知道毅親王是得罪不起的,平定白炎教又事關重大,因此他幾乎將江南道所有的政務全都擱在一邊,親自來抓給前線補給供應的事情。
有了桑淳元和江南道的全力支撐,蘇州府的這些屯田兵,日子就從來沒有那麼好過過——每天的軍糧都是白米白麵、有葷有素地伺候著,比在家裡吃的還好。
雖然蕭文明蕭家軍的供應不用桑淳元來多費心,但其他的友軍吃得好了,給予自己的支援也就會增加,要在戰場上面也就不用蕭文明和蕭家軍來獨撐危局了。
而戴鸞翔也不愧是海內第一名將。
在他的組織和訓練之下,蘇州府屯田兵的戰鬥力有了明顯的改善。
雖然還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至少看上去有一隻正規軍隊的樣子了,不再像之前那樣七歪八扭的,與其說是一支軍隊,更像是一群農民……
而對於蕭文明,無論是毅親王還是戴鸞翔,都表現出了極高的讚賞,尤其是他排演的鴛鴦陣,更是讓戴鸞翔大開眼界,驚呼:像這樣的陣型,他是無論如何都想不出來的,還追問蕭文明是從哪一本兵書裡學會的……
蕭文明怎麼可能告訴戴鸞翔,他是從明朝戚繼光的《紀效新書》裡學來的,只能說這是家傳的兵法,也從來沒有寫成書流傳後世,不過是口耳相傳而已,自己學到的也僅僅是一些皮毛。
聽到這話,戴鸞翔不禁感慨道:“當年我同令尊也有過一面之緣,令尊長相甚是簡樸,說話也十分謙虛,竟不知他還有這樣的兵法造詣……早知道如此,當初他在的時候就多向他討教一番了……”
如此這般,一邊訓練和編練部隊,毅親王一邊指派這兩千蘇州府的屯田兵,四處出擊,要先將已被白炎教滲透的衢州肅清乾淨。
因之前有蕭文明坐鎮衢州,因此衢州方面白炎教的勢力並不算大,更沒有攻下哪怕任何一座城市,不過是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打家劫舍而已。
這種行為就近似於流寇,用戴鸞翔去指揮大軍征討,簡直就是大材小用。
不過這位戴元帥也已經有兩三年沒有指揮軍隊了,指揮的又不是他親自演練出來的嫡系士兵,用白炎教來刷一刷經驗也未嘗不可。
只不過打白炎教的難度也就是個新手村的意思,戴鸞翔這個幾乎達到滿級的號,去抓這些小怪,實在是手到擒來——不到一個月的功夫,就已經是通關結束了。
進犯衢州的所有白炎教,已被全部肅清,出逃的各地官員也都已經回來了,並且按照白炎教之亂中各自的表現各有賞罰——立功的,自然論功行賞;犯錯的,也要有所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