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正在思考皇帝剛才的話,皇帝卻突然瞪大了眼睛看著蕭文明,用彷彿利劍一般生硬且犀利的口吻問道:“蕭文明,朕問你,戎羌的達利可汗,是怎麼知道皇叔的死訊的?”

皇帝的口吻忽然變得那樣的嚴厲,剛才討論油茶時候的溫存蕩然無存,把蕭文明也嚇了一跳。

而這時溫伯明卻在不斷地給蕭文明使著眼色,似乎是在用眼神告訴蕭文明——這個問題關鍵的很,你可要小心回答。

實際上,在來洛陽的這一路之上,蕭文明就曾想到過皇帝會有此問,因此同溫伯明早就作好了對答的準備,只不過這番對話居然會發生在毅親王王府的門房裡,這倒著實讓他意想不到。

因此,蕭文明略微調整了一下字據,仍舊能夠坦然回答:“這個問題皇上不問,微臣也是要向皇上稟報的。只不過今日在皇宮裡,還有康親王在側,微臣不好開口而已。”

於是蕭文明就分析起來了——達利可汗的位置遠隔千里,能夠這麼快的就跑到潼關底下,肯定是毅親王薨逝的那一刻,第一時間就有人向他通風報信,這樣的人不多,皇帝要是有心查擺,就是一個一個地清查排除嫌疑,都不是什麼難事。

皇帝一邊聽一邊點頭:“你說的有理,朕在心裡也默默盤算過,既知訊息又能方便交通戎羌的,朕想來想去就只剩下一個人,便是大元帥戴鸞翔。“

蕭文明聽了一怔,根本就來不及去想皇帝為什麼會懷疑到戴鸞翔的身上,便趕忙替戴鸞翔辯白道:“這恐怕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太可能吧?皇上,戴元帥深受國恩,現在又被皇上委以重任,沒由來暗通戎羌,更不會做此此地無銀三百兩之事……”

蕭文明還想深入地往下說,話卻被皇帝打斷了:“既來之、則安之,達利可汗來了,並且還算安分守己,那通風報信的事,也就不要緊了。朕還有一間要事需要過問。”

聽了這話,蕭文明剛剛放鬆下來的神經又不由得緊張起來了,朝廷裡的頂級機密被洩露了出去,並且一下子就被洩露到了戎羌那裡,這已經是一樁潑天大案了,居然還是一件“小事”,那麼皇帝口中的“要事”到底會緊要成什麼樣子?

緊要到什麼樣子?

緊要到皇帝談起這件的事情的時候都得小心翼翼的。

只聽皇帝字斟句酌地對說道:“蕭文明,老皇叔還活著的時候,有沒有跟你……有沒有跟你談起過當今皇位大統的事情?”

“皇位大統?”蕭文明疑惑道,“這個……這個……”

皇帝還以為蕭文明是沒聽懂他自己的話,便又重複了一遍:“毅親王可曾同你說過,當今大齊朝的皇位應當屬誰?”

此言一出,蕭文明渾身上下都打了個冷戰。

封建王朝,關於皇位大統的話題,那是可以隨便摻合的嗎?是可以隨便說的嗎?

蕭文明再偷眼向溫伯明望去,卻見他用比剛才更加嚴肅的眼神看著自己,任何一絲眼神都在告訴蕭文明:這個問題更要好好回答!

因為這個問題不僅關係到蕭文明自己的身家性命,還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朝局的發展。

蕭文明打起了十二分的警惕,腦子在腦殼裡飛快的運轉,如果他的腦子是一顆中央處理器的話,現在肯定已經超頻到了極致,過度的發熱讓他腦海中一陣眩暈,不過也總算把這個問題的答案計算出來了。

只聽蕭文明一字一句地說道:“皇上,皇位大統不言而喻。微臣從未聽說毅親王在我面前有半字非議,也從未聽說老王爺在其他人面前說過。”

蕭文明原以為自己回答的已經很得體了,可皇帝卻沒有任何表示,而是向衛玉章看去,說道:“衛師傅,那樣東西拿出來,給蕭文明去看看吧!”

衛玉章點點頭,不動聲色地從衣袖裡掏出了一本書,遞給了蕭文明。

蕭文明接過一看,這本書乃是一本常見的史書,名字叫《國語》,後不過二三百頁,簡略地記錄了上古的歷史,既是一本兒童的啟蒙讀物,也是一冊文人案臺常有的書籍——不能說是十分罕見,只能說是滿大街都是,花幾個銅板就能買一冊。

不過蕭文明雖然知道有這樣一本書,但從來沒有讀過——他忙得很,哪有工夫讀書,就是偶爾看看書,看的也都是些稗官野史、笑話大全之類的,用來放鬆心情罷了。

不過現在衛玉章和皇帝把這本書遞給他,他就是硬著腦袋也得讀一讀不可。

於是他翻開這本《國語》,還沒讀上一個字,卻見一張紙條從書的夾頁裡掉了下來,就掉在了桌邊的地上。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