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3 國書(第1/2頁)
章節報錯
要不是有康親王在身旁,蕭文明當場就可以答應下來,並且想必康親王本人也不會在這種細枝末節的問題上做文章,尤其是有毅親王的喪事這麼大的一件事情擺在眼前的情況下……
然而這時,卻聽又是溫伯明幽幽地說道:“達多王子,你給我交個實底吧,你剛才回去商量,其實就是在向貴國的達利可汗請示,我猜的沒錯吧?”
此言一出,首先就是康親王驚訝得瞪大了眼睛:“什麼?還有這麼一回事兒?”
為了給毅親王奔喪弔唁,戎羌來了一位王子不夠,居然連可汗也親自來了,且不論他來之後會幹什麼事情,他到來中原本身,那就是一件絲毫不亞於毅親王薨逝的大事!
蕭文明聽了溫伯明的話同樣感到十分驚訝。
但他隨即卻釋然了,因為之前談判互市的時候,眼前的這位達多王子就曾假扮過翻譯多達——看來戎羌的權貴人物隱藏身份,跟著大部隊深入敵國境內,幾乎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一種習慣。
既然達多之前做過一回,那這一次換成達利可汗本人,也就不會顯得那麼出格了。
而達多本人的驚訝,也絲毫不在蕭文明和康親王以下。
他倒也知道溫伯明這個人:“溫先生,你怎麼知道的?”
達多這樣說其實就已經證明了溫伯明的猜測沒有錯了。
只聽溫伯明解釋道:“我這是也是以常理度之,看樣子我並沒有猜錯。”
達多並沒有直接回答溫伯明的問題,只是點了點頭,又返回了隊伍之中,等他再次回到蕭文明面前之時,身前卻站了另一個戎羌人。
只見此人身材不高,相貌也不及達多俊朗,年紀約在四十歲開外,因為飽經草原戈壁風霜的侵襲,紫紅色的臉上滿是皺紋,或許他的實際年紀要比看上去的年輕一些——想必此人,便是達多的兄長,戎羌的可汗達利了。
這位達利可汗可不是尋常人,他在短短二十年間,就創造了重新統一戎羌草原,並在戰略決戰中重創中原王朝的壯舉。
可以說,達利可汗本人就是戎羌這近百年來出現的最偉大的人物了。
像這樣的人,蕭文明當然不敢掉以輕心。
同康親王和溫伯明商量了兩句之後,便由他上前向達利可汗打了個招呼:“不知可汗在此,有失遠迎。不過可汗入朝也是貴我兩國之間的一樁大事,可汗未曾事先通報,也有不對之處。”
這幾句話說的有理有節、不卑不亢,說出口後,就連蕭文明也感到頗為得意。
然而這幾句話當中也帶著幾分責備的含義,也不知達利可汗平素是個怎樣的性格,是飛揚跋扈完全以自己為中心的獨裁者,還是能夠聽言納諫的開明君主。
因此這幾句頗帶試探義務的話出口,蕭文明便閉上了嘴巴,略顯焦躁地看著達多怎樣將自己的話翻譯到達利可汗的耳中。
蕭文明這邊的溫伯明也略通戎羌話,雖然做不到逐字逐句地實時翻譯,但是也能聽
(本章未完,請翻頁)
出一個大概——根據溫伯明聽到的話,達多的翻譯十分誠懇,基本把蕭文明的意思都說到了。
聽完了弟弟達多的轉述,達利可汗挺身上前,用洪亮而又渾厚的嗓音對著蕭文明說了一串戎羌話。
蕭文明和康親王卻不懂戎羌語言,經過達多的翻譯和溫伯明的確認,他們二人這才知道達利可汗的意思。
這位草原上的大汗還算通情達理,說自己率領這麼多人馬來,全是按照草原的規矩,並且來時倉促,並未同大齊朝廷及時溝通,有不合理處還請見諒。
至於只帶十人去洛陽給毅親王奔喪,這個提議原本就是達利可汗提出來的。
如果只有達多王子一個人入朝,蕭文明還能頭一鐵,來個自作主張;可是達利可汗也來了,那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蕭文明當然不敢越俎代庖,替朝廷答應下來,就連康親王本人都不敢擅自做主。
而達利可安這邊,卻似乎並沒有體會到蕭文明這邊的逡巡猶豫,而是透過弟弟達多同蕭文明說起了客套話。
按照達多王子的說法,達利可汗對於蕭文明也是久仰大名了,並且能夠促互市之事,促使兩國罷兵休戰,達利可汗本人也十分感謝,只是此行的確是專為替毅親王奔喪而來的,沒有帶多餘的禮品,否則要是提前知道蕭文明在此,必然會有一份重禮相送。
達利可汗客氣到這裡還不算完,連帶著把蕭文明亦師亦友的謀士溫伯明也誇獎了一番。
達利可汗這幾句話一說,蕭文明固然是高興了,可康親王聽了就全然不是個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