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親王問過後才知道,原來是蕭文明派出去的前哨,遙遙看見遠處升騰起了一股煙塵,顯然就是騎兵馬蹄踐踏在黃土上揚起的。

那麼既然蕭文明能夠看見,那麼對面的戎羌騎兵一樣能夠看見,還是應該趕緊停下腳步、原地列陣為好。

方才還說戎羌騎兵仍在遠處,可現在卻已經近在眼前了——戎羌行動之快,的確匪夷所思。

聽到訊息的康親王就更加緊張了。

然而康親王的緊張並沒有持續多久,眼前的形勢就讓他不得不冷靜下來了——戎羌的騎兵行動如風,只在眨眼之間便已殺到了他和蕭文明的面前

蕭文明手下劉辰帶來的情報並沒有錯,戎羌騎兵的數量的確在一千人左右,這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

他們在蕭文明面前黑壓壓地排開了陣型,彷彿一朵沉重的黑雲,遮天蔽日一般擋住了所有人的視線。

馬背上的騎兵似乎有些疲憊,可眼中殺氣未退,人人手裡握著刀,隨時準備廝殺;胯下的戰馬也是同樣的疲憊,可四蹄卻不停地在泥地上亂踏,也似乎跟他們的主人一樣,做好了隨時發起衝鋒的準備。

這群戎羌騎兵人困馬乏,並不是完全沒有理由的。

自從當今皇帝重新啟用戴鸞翔之後,這位“海內第一名將”,就不斷地整軍經武,重新整頓青嶺一帶的防線。

他先是主動出擊,打了幾場小仗,並且一一取得勝利,又將青嶺一帶那麼多可供戎羌騎兵滲透的山口,要麼修築工事、要麼派人守備,全部落實了堅強的防禦措施。

由此,將戎羌能夠直接進攻中原的通道幾乎全部堵死了。

而這夥戎羌騎兵忽然出現在潼關之下,那想必是經過了漫長的跋涉,穿越了無數的戈壁瀚海,這才來到此處的。

並且他們依舊沒有能夠進入中原王朝防禦的重心地帶,而只能在潼關之外活動,也根本就不存在能夠攻破嚴加防守的關隘的可能性。

因此這支人馬戰鬥力打了折扣,蕭文明覺得自己戰而勝之的可能性似乎又增加了幾分。

然而對手畢竟是戎羌騎兵,並且看他們的樣子,經過了這樣的長距離機動之後,依舊能夠保持相當的戰鬥力,可見這支隊伍在戎羌騎兵之中,也是作為精銳主力而存在的。

因此蕭文明不敢掉以輕心,再次下達命令,要手下的蕭家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得有半分的輕敵和僥倖。

然而正在這時,只見一人一騎,從戎羌的隊伍之中走了出來,用頗為精熟的中原話說道:“來者可是蕭文明,蕭爵爺?”

此人一開口就提到了蕭文明的名字,讓蕭文明也頗感意外,注目望去,只見來者竟然也是一位熟人。

於是蕭文明也拍馬上前,拱手回答道:“喲,原來是,達多王子來了,許久不見,別來無恙啊?”

這位達多王子在戎羌之中也是一位最頂尖的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物,他是當今戎羌可汗達利的親弟弟,並且精通漢語,被達利可汗任命專門負責同大齊打交道的重任。

之前戎羌同大齊達成罷兵休戰、互市貿易的協議,也主要是由這位達多王子親自參與並且積極促成的。

也正是在此過程當中,他同蕭文明之間建立了友誼,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都是老熟人、老朋友了——就是現在蕭家軍的兄弟們胯下騎著的這些駿馬,也都是達多送給蕭文明的。

這可都是好馬啊!

就是在盛產馬匹的戎羌草原上,也是難得一見的優良品種,可見達多對蕭文明的交情頗厚,可不僅僅是場面上的功夫而已。

見到蕭文明達多似乎也非常高興,同樣拱手行禮:“爵爺怎麼會在此處?”

蕭文明卻道:“這話我應該我來問你才對吧。你們的營帳在漠北,如今又開通了互市,應該好好同大齊朝好好做生意才對,沒事兒跑到這裡來做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達多的回答乾脆有力,卻讓蕭文明大吃一驚:“啊,這回我來中原,是奉我兄達利可汗之命,特地來向毅老親王奔喪來的!”

毅親王的死訊乃是如今大齊朝的第一號機密,就是朝廷裡那麼多官員,也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可偏偏卻被遠在漠北草原上的達利可汗知道了去。

並且算上,他派自己的弟弟趕過來的這段時間,恐怕達利可汗得到訊息的時間,比起康親王都未必遲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