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太難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怎麼?你有難處嗎?我就問你,你對老子的信任難道還不值一萬兩銀子嗎?你小子現在有這樣的身家,是仗著誰才有的,你自己心裡應該清楚吧?”
真是靈魂拷問。
可不是嘛!
比起在座的其他商人,張大戶也就是個“貧下中農”,也就是靠著蕭文明的特殊照顧,才能和張守古這樣的大富商平起平坐。
而現在張大戶的生意開始做得風生水起,但其實其中九成的生意都是靠著蕭文明,要是蕭文明這裡一斷,他立馬就會重新變成一個小商人。
於是張大戶一咬牙:“那行!爵爺的話,我信!不就是一萬兩銀子嗎?爵爺多等半個月,我立刻給你送過來!”
別說等半個月,就是等一年都行!
甚至只要由張大戶這裡開啟了股份制經營的缺口,蕭文明甚至可以不收這一萬的銀子,光給他一個乾股都行!
不過這話,蕭文明不能挑明瞭,裝出欣欣然的樣子:“看樣子我平時真沒白關照你啊!”
說罷,他又扭頭往張守古臉上看去:“我說張員外,聽說張大戶還是你家的親戚吧,他都掏了錢,你不也得來點股份?”
蕭文明特意在“親戚”兩個字加重了語氣,是有他的道理的。
張守古其實屁股並不乾淨,尤其是他的親眷當中,有莫名其妙就信了白炎教的,並且還捐了不少錢出去,要是朝廷認真追究起來,給你扣個“反賊”的帽子,真是一點都不冤枉。
這點隱情,別的官員可能不知道,但蕭文明心裡卻是門清,雖然現在看在是生意夥伴的關係上,蕭文明一次都沒有提起過,但是真要把他逼急了,立刻就能變成刺向張守古心臟的匕首。
“那麼,那麼我也出一萬!”
“一萬兩?就這麼點兒?”蕭文明眯縫著眼說道。
張守古一咬牙,眼睛往張大戶那裡一瞥:“我出三萬兩!就算是孝敬爵爺了!”
要不是看著蕭文明的關係,張大戶想跟張守古攀親,張守古連正眼都不會瞧他一眼,他都出了一萬兩,張守古能和他一樣嗎?
一掏就是三萬兩,光從數量上就知道這倆姓張的,就不是一個體量。
張大戶和張守古表了態——尤其是後者——一下子在商人當中起到了示範作用,一改之前猶豫的態度,他們紛紛表示願意投資,承諾出資都在兩萬兩左右,讓第一個出來說話的張大戶反而成了裡面最少的一個股東。
於是乎,只一個上午,蕭文明就一下子募集到了五十萬兩銀子,比蕭文明穿越到大齊朝以後,從頭到尾賺的還得多!
並且蕭文明手裡有兵有權,還有政治地位,不怕這些商人給他自己開空頭支票,承諾的投資總要到位的。
這樣還不放心,蕭文明又拿出了事先草擬好的“公司章程”,請在場所有出資的商人簽字畫押,並且這些章程還都不只是一份而已,而是讓屯子裡教子弟唸書的教書先生,抄寫了二十多份出來,請在場所有的商人在每一份上面都逐一簽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公司章程可不是由溫伯明代筆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而是蕭文明親自寫出來的——溫伯明雖然是詩詞文字的大家,但是寫這種東西,那他就不如蕭文明瞭。
二十多份章程要逐一簽字,讓這些原本就不怎麼動筆的商人們,寫字寫得手腕直髮酸,可就是寫斷了手,也得往下寫啊!
在他們眼裡,什麼公司章程的根本就不懂,就把它看成一份欠條了——出資的自己就是債主;蕭文明那就是欠債的;至於其他商人,既是債主又是見證人,並且一下子籌集了十幾個商場有頭有臉的見證人……
豈不美哉?
他們雖然認識到了這份文書的重要性,但對重要性卻還缺乏足夠的認識。
他們更加不知道的是,蕭文明還在起草的章程裡動了一些小手腳——真金白銀,他自己一分錢不出,卻以臨海屯的土地,自己手裡的工人和機器,以及工藝技巧作為股本,佔新成立的公司總股份的百分之五十一。
也就是他一個人,就有了對抗所有其他股東的發言權和投票權。
至此,以蕭文明為牽頭成立的臨海屯織造廠正式成立!
與其說是織造廠,不如說是織造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更加恰當一些。
只不過這個概念太新潮了,只怕這些商人很難以接受,還是叫的稍微樸素一點為好。
公司已成立,並且作為股本的資金馬上就要到位,似乎光明的前程就在蕭文明眼前,讓他異常高興,見已到了中午時分,便留在場所有的商人,擺了一頓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