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間觥籌交錯,言不由衷的好話,說了不知多少,笑的蕭文明臉都麻了。

不過這頓飯蕭文明也沒白請,其中不少商人是知道蕭文明受封信義郎,特地過來道喜的,甚至還準備了一些禮物,正好趁著吃席的機會送給蕭文明。

他們送給蕭文明的這些金珠美玉雖然價值不菲,可一不能吃、二不能用,換成真金白銀還得費一番功夫,不過也都是些貴重難得的好玩意兒,蕭文明變收下了。

就是席間兩個商人特地運用了幾匹上好的綢緞,想要送給蕭文明,可這幾匹料子看著描金繡銀、價值不菲,但同蕭文明新出產的那幾塊綢緞一比就落了下分,讓他們說不出的尷尬。

蕭文明同這些商人說話的時候,蕭文秀雖然沒有參與其中,但一直在後面藏著偷聽,什麼股份、分紅、股本之類的概念,那些商人聽不懂,蕭文秀當然也聽不懂。

只是有一條引起了她的注意:“老弟,你說咱們家出產的綢緞,卻不在咱們大齊朝國內銷售,完全靠海港賣給外國人,那能行嗎?”

蕭文明狡黠地一笑:“老姐,你還是太老實了,人的心意是會變的,一時半會兒我是不打算在國內銷售,可保不齊今後呀!”

“你怎麼辦紡織廠這事我不管,就一條,咱們臨海屯的城牆,你得早點給我修起來,還這麼光著,要是別人再打進來怎麼辦?我可不放心!”

“老姐,這你又搞錯了,事情恰恰相反,辦紡織廠你倒得幫我盯著些,至於修城牆的事兒,你就別管了。”

“這話又是什麼道理?”

“有什麼道理我也不用說,你往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下看就知道了。”

蕭文明還真不是個亂放嘴炮的人,他既然答應了讓姐姐蕭文秀放心修城牆的工程,他果然就是說到做到,答應了之後便是一門心思地撲在了修建城牆的事務上。

萬事開頭難,修建城牆,最看重的就是打地基了——地基打得怎麼樣,在一開始就決定了城牆的規模有多大、高度有多高、厚度有多厚,以及整座城牆能夠堅固到何種程度。

蕭文明做事向來大手筆,原本他就擔心影響了臨海屯建成的規模,所以排斥興建城牆,但是現在不得不建了,那麼城牆的規模一定要大,別隻圈個一畝三分地,自己住在裡面就好像籠子裡的小鳥一樣。

也不知是把敵人堵在了城牆外頭,還是敵人把蕭文明關在了城牆裡面。

而臨海屯幾乎是建立在一片毫無地勢起伏的平原之上,沒有任何山體可以作為依據和屏障,雖然施工難度小了許多,但是工程量卻大大的提升了。

並且除了城牆之外,城牆還得先挖一條護城河,又平添了不少工程量。

不過好在蕭文明剛剛從富商那邊籌集了一大筆資金。

雖說是這筆錢,按照性質屬於是企業註冊資金,應當專門用在經營製造廠生的,但是大齊朝又沒有紀檢委,也沒有工商局,誰去管理是不是專款專用?誰去管理有沒有挪用註冊資金?

只要保證織造廠能夠正常執行,定期給這些商人分紅也就醒了,他們橫豎不會有意見的。

萬一被他們發現了,想要撤股怎麼辦?

那就要看看公司章程了,蕭文明的章程上寫得白紙黑字、清清楚楚,想要撤股?倒也不是不可以:一是要將所有的利潤吐出來,第二要全體股東三分之二的多數同意那才行。

等到這一套流程走下來,黃花菜都涼了,幾萬兩銀子的股本——蕭文明就是現攢,都能把它攢出來!

於是仗著手頭有錢,蕭文明又是招募人手,又是採購原材料,又是製造工具,就按照金陵城的五分之一大小來修建城池。

蕭文明的野心雖然大,但還沒有大到無知的程度。

金陵城又有南京之稱,一直以來都是南方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才到達了現在的規模,蕭文明想要憑藉一己之力就超越南京,甚至哪怕僅僅是接近,那都是不可能的。

五分之一差不多了,足夠蕭文明施展拳腳了。

蕭文明正撲在工地上的時候,林丹楓如約回來了——這位大俠果然是言出必行,說是去去就回,果然是去去就回!

蕭文明見了高興,同他略微寒暄了幾句,便談起了建立情報網路的事情。

林丹楓武藝高強,交遊又廣,原本在他眼裡似乎沒有什麼難事,可一聽蕭文明交代的是這件事,他卻面露難色:“賢弟,不是我不願意幫忙,可你這個想法也太……太大了!武林裡那麼多門派,各有各的山頭,各有各的主張,有的連宗教信仰都不一樣,你信佛、我通道,就是同樣信佛的,也分尼姑、喇嘛、和尚,要他們串通在一起來給兄弟遞送情報,那可太難了!”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