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心不悅,但誠服(第1/2頁)
章節報錯
於是心中不安的楊妙真便特意把他們叫過來,一是告訴他們此行的目的,二是跟他們約法三章:
第一,這一回是跟著蕭文明去辦事,一切的行動都要聽他的吩咐,不能耍脾氣、使性子,更不能同他故意唱反調。
第二,這一路是在將來內地行動,可不是在山東老家,必須收斂脾氣、低調行事,絕對不能惹是生非。並且這一路,李全和陸大石二人都要孤身行動,不能帶半個隨從或者護衛。
第三,此行是為了確認黑旗軍敵友的問題,事關重大、事情緊急,必須要快去快回,一旦查明瞭真相,就要立刻返回山東,將結果報告給兩位頭領,不能有片刻的猶豫,也不能有片刻的耽擱。
李全和陸大石都是縱橫天地間的漢子,天性愛好自由,楊妙真一二三給他們立了這麼多規矩,還真是讓他們感到不痛快。
但是楊妙真本人的威信在這裡,縱使有滿肚子的不樂意,他們也只能勉強硬撐下來。
其中,陸大石原本就是楊安平嫡系的手下,大頭領身體這樣,身邊正缺著幫手,他是想留在隊伍裡一同撤回江北去的,但是既然楊安平本人都有了命令,他也就只能勉為其難地去了。
而李全則是另外一個打算。
原本他同蕭文明為敵,更多的只是個人恩怨,但是現在既然又同黑旗軍大局牽扯到了一起……那就更好不過,正好可以利用黑旗軍的力量,給自己報仇!
而這回跟著蕭文明去同所謂的“元兇”顧樂安對質,其實是為了防止蕭文明搞陰謀詭計,來個黑白顛倒,把原本是他自己做下的事,安插在那個“顧樂安”的身上。
這裡,李全就太高估他自己了,就憑他這點智商,能看明白蕭文明的套路就不錯了,還想阻止他……那就更蔣幹在諸葛亮面前耍計策一樣……
不過不要緊,只要這兩個人跟著同去就可以了。
這件事情商量定了,蕭文明還執意讓楊妙真保證,自己去找顧樂安,他們黑旗軍就要立即返回山東,一刻也不得停留。
這個提議,一方面是為了讓蕭文明自己放心——讓黑旗軍從自己的地盤上滾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黑旗軍好,他們身為反賊,聲勢又那麼大,長期在朝廷財賦核心的江南,很難不讓朝廷如坐針氈,遲早必然派大軍圍剿。
楊妙真說話算數,並且留在江南也沒有任何好處,便當即發下命令,率領黑旗軍全軍逐次向江北撤走。
楊妙真不是出爾反爾的人,她既然做出了動作,便沒有反悔的可能。
蕭文明自然可以放心,不必在此處監視黑旗軍的行動,便帶著李全、陸大石二人,前去追趕顧樂安。
因這一路需要兼程趕路,別人還能受得住這份勞累,可溫伯明這一個讀書人,卻沒法跟著這幾個武林中人,沒日沒夜地趕路。
除了這點客觀因素之外,溫伯明主觀上其實也並不想跟著去。
因為
蘇舜欽剛剛被皇帝聖旨赦出賤籍,還有很多事情要他幫著一起去辦理,而去找顧樂安問明真相,看上去也並不是什麼難辦的事,他便向蕭文明告了個假,要返回臨海屯去。
這時蕭文明和溫伯明的想法是一致的——追上顧樂安,問明情況,要他在李全、陸大石面前承認是自己襲擊黑旗軍,做到這樣也就行了。
就算當中有什麼波折,有林丹楓在身邊,幫著蕭文明也就綽綽有餘了,而溫伯明回到臨海屯,還能幫著姐姐蕭文秀做點事,也是個不錯的安排。
於是追趕顧樂安的一行人,就成了蕭文明、林丹楓、李全和陸大石四人。
去前進屯的路,蕭文明十分熟悉,那就由他當嚮導好了——這四人跨馬而行,速度極快,原想只要一天的時間,多不過兩天,就能追上顧樂安的大隊人馬了。
可是四人急行了整整兩天,卻只在路上打聽到:的確有一對人馬約百餘人往南邊去了,卻始終追不上顧樂安本人。
追不上,那也要追啊!
於是四人只能在蘇州府的轄區之內,繼續向南追趕。
此時深秋已盡,已到了初冬時節。
江南天氣溫暖,不像北方過冬至的時候已經頗為蕭條了,江南的冬至反而是一個祭祀祖先、閤家團圓的熱鬧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