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7 豬隊友(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其實也是個經濟成本上的問題,但是導致現在的狀況,戎羌人的搶劫也是“功不可沒”。
為此蕭文明還特意找到了達多,帶著幾分質問的口氣:“看看你們乾的好事!這裡的老百姓日子已經很難過了,你們還要這樣地搶劫,難道非得把這裡搞得民不聊生不可嗎?”
蕭文明這已經不是在質疑了,而是在質問,甚至是一種審判!
可達多回答得也很無辜,回蕭大人:“這些事的確是我戎羌做下的,可我等也是沒有辦法。我戎羌除了牛羊馬匹之外,也就只能打幾口鈍刀了,就是一片布、一根針、一口鍋,都做不出來。大齊朝廷又不肯開放互市,就只能從百姓這裡想辦法了……”
“想辦法?巧言令色!”蕭文明斥責到,“照你這麼說,我們大齊國也沒有好的戰馬,若你們不可能同我們交易,難道大齊也可以發兵來搶嗎?到時候你們心裡會這麼想?”
然而達多回答得很坦然:“能怎麼想?我們自己的戰馬都沒有辦法留住,被別人搶了也是活該!”
蕭文明這時才更加深刻地領會到了戎羌人的行事邏輯——他們沒有那麼多道義好講,也沒有那麼多規矩好講,唯一的道義和規矩就是實力。
只要你的實力夠強,別說是搶幾口鐵鍋了,就是搶地盤、搶金銀、搶駿馬,
就是把人的老婆搶了,那也是理所當然!
歷史上成吉思汗的母親,就是被他的老爸搶過來的……
所以說,草原上實行的就是純粹的叢林法則,中國曆朝歷代幾千年以來都沒有辦法徹底解決北方遊牧問題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奉行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底層邏輯。
在中原王朝足夠強大的時候,就能讓他們暫時安靜一些;中原王朝稍微有所衰弱,他們就要蠢蠢欲動;若是疲憊不堪,草原民族就會想著入住中原,奪取這片花花世界了!
所以歸結到最後就只剩下了一條,那就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一路上走來無事,又沒有好的風景可以看,蕭文明便有意向戎羌人偷師幾招,讓他們教自己手下的蕭家軍學習騎馬射箭的技術。
馬上騎射難度極大,幾乎是冷兵器時代最高的戰爭技術了,想要在短時間內學會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至少把騎馬學會了吧!
因為哪怕不能在馬上射箭,至少可以運用馬匹極快的行動速度,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機動能力,這本身就是一項極強的戰略優勢了。
不過好在單一的動作還是很好學的,並且蕭文明下了死命令:不管怎樣,一定要在短時間內學會騎馬,於是這四百蕭家軍的弟兄,屁股上不知摔成了怎樣的屁滾尿流,就是摔得成了四瓣,都得玩命地把騎馬學會了。
蕭家軍的弟兄都是聰明人,至少相對於最普通計程車兵而言是這樣的,只學了三五天的時間,他們就能夠十分嫻熟地上馬、下馬、縱馬賓士了。
但是戰馬的來源還是成問題,還是得想辦法從戎羌這邊來搞。
幸好草原上的這些漢子都是直腸子,不會因為蕭文明之前同他們發生過的爭吵,就會心懷不滿,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有求於蕭文明,想要把互市的事情做通了,因此對於蕭文明的要求,多達並沒有拒絕,而是很痛快地一口答應下來:“不就四百匹馬嗎?好說好說!我就多給蕭大人一百匹!”
“好!草原上的漢子,不可食言,到時候我要接收的。並且我還要挑選一下,送過來一群駑馬,我可不要!”
蕭文明、康親王和達多,這幾人互相利用、互相掣肘,在平靜而又詭異的氣氛之下,沿著黃河繼續向北行動。
他們這樣行動,既是為了尋找戎羌達利可汗的蹤跡,又是為了找到一片設立市場的好地方。
雖然現在的名義是試點,但是十有八九這一處選定的地方,將來會作為正式的市市場的位置,不可以馬虎。
因此一連看了好幾個地方,蕭文明的總覺得這裡、那裡有不滿意之處,就是不肯拍板落錘。
這下康親王就不高興了。
一來他是個沒有耐心的人,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並且每次看一個地方都要走上百里的路,也不知什麼時候是個頭;二來這裡做主的,分明應該是他康親王,什麼時候輪到蕭文明在這裡喋喋不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