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沿岸,一連了四天之後,蕭文明終於找到了他心中的一片風水寶地,便先停下了腳步,在此處露營一晚,第二天又在附近巡視了一番之後,終於點頭確認:“好,此地風水很好,地形也好。大齊朝同戎羌試點互市的市場,就選擇這裡吧!不知幾位可有意見?”

名位翻譯,其實是達利可汗弟弟的達多,跟著哥哥南征北戰,對於用兵、對於地形這一路也是極有見地。

他也陪同蕭文明看了一日這附近的地形,心裡十分清楚:這裡對於大齊朝而言,是設立市場再好不過的地方,可對於戎羌而言就沒有那麼有利了。

他在心裡是想要拒絕的,可拒絕的理由又擺不上臺面,只能默不作聲,先不發表意見。

這種沉默其實就是對蕭文明意見的贊同——所謂預設。

可是不贊同還能怎樣呢?

不贊同就沒有辦法設立市場,也就沒有辦法開展互市了。

沒有互市,戎羌想要物資的時候,就只能照舊靠搶了。

搶劫雖然不用付出金銀或者相應的貨物作為代價,可是卻是要死人的。

並且自從大齊皇帝重新啟用戴鸞翔整頓整個北方防務以來,已經將青嶺一線的防線,收攏得越來越堅實,戎羌想要透過青嶺,深入中原腹地進行搶劫已是越來越難了。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戴鸞翔將青嶺防線整頓了個滴水不漏之後,那緊隨而來的就會將戰線向北方推進,並再次祭出深層緊逼、滾動推進的策略,不斷壓縮戎羌的生存空間,那麼再進行搶劫,恐怕就要從無本生意變成虧本生意了。

想再來一次野驢嶺大捷?

怕事也沒有那麼容易了……

所以蕭文明暫時選定的這一處地形,對於戎羌而言,只不過是略顯不利,並不是完全不能接受,雖然報道達利可汗那邊,極有可能會導致其他人的反對聲音,但眼下也只能捏著鼻子青答應下來了。

不料這時達多的救命稻草來了……

“蕭文明,你把市場選在這裡,我怎麼覺得有些不妥呢?”說話不是別人,居然是康親王。

蕭文明不是傻瓜,從這幾天康親王的表現,他早已知道,康親王必然是想要給自己是使絆子的,所以在選定市場位置的時候,蕭文明這樣的小心認真,幾乎到了偏執的程度,也就是為了堵住康親王的嘴。

但是該來的,仍舊是來了,想躲也躲不過。

這時蕭文明並沒有感受到有多大的氣憤,我還覺得有些好奇,好奇這個自己看了不知多少地方才選出來的地方,到底哪裡不妥呢?

蕭文明提出了這麼個疑問,可康親王卻來了個反客為主:“那本王就要問問了,前面那麼多地方你不選,為何就選在這裡呢?你有什麼理由?”

蕭文明擬將市場選在此處,當然有他自己的理由。

這些理由擺出來,雖然沒法做到天衣無縫,但

也是絕對能夠交代得過去的。

於是蕭文明就一條一條地介紹起了自己的理由。

第一條,此處地形開闊、不顯逼仄,在建設的時候不會難以施展開來,正好可以用來開設一座大市場,並且市場附屬的道路、城牆、倉庫等設施也可以從容興建,保持相當的可拓展性。

第二條,此處是在黃河邊上,黃河河面十分寬闊,正好可以用河水將戎羌草原同這片市場相隔開來,這樣戎羌想要進入市場,就要渡過黃河,相當於給了市場一層天然的屏障。

第三條,此處雖然毗鄰黃河,但因為前因後地勢平坦,水流並不湍急,既可以避免黃河突然發大水把市場給淹了,同時也能在南北兩岸建造渡口,讓漢、羌兩地人員、貨物可以透過擺渡通行,也就實現了通商互市。

第四條,這一處地方隔開黃河以北,乃是一片一馬平川的平原,而背靠黃河的南岸則是層層疊疊的山地丘陵——這樣隔河而望,北方的地形可以說是一覽無餘,而南邊在山嶺之中則可以隱藏下大齊的千軍萬馬。

此外還有種種有利條件不一而足,但這四條是最關鍵最重要的條件。

蕭文明原以為康親王會吹毛求疵,想出別的亂七八糟的條件,提出其他不著四六的要求。

卻不料康親王卻語出驚人,第一句話就把蕭文明所有的算計一下子全都否決了:“你種種理由,我看第一條就不妥!互市的市場設立在黃河以南,難道不是就有大批的戎羌人,會定期來到我大齊國境內?這樣危險性太大。要依本王看,市場可以設在此處,但寧可設在黃河以北!”